时间: 2025-05-02 12:5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8:49
至岳寺即大通大照禅塔上温上人
作者:储光羲 〔唐代〕
秋山下映宫,宫色宜朝阳。
迢递在半岭,参差非一行。
燕息云满门,出游花隐房。
二尊此成道,禅宇遥相望。
凤铎天中鸣,岩梯松下长。
山墟响信鼓,蘅薄生蕙香。
起灭一以雪,往来亦诚亡。
悲哉门弟子,要自知心长。
诗中描绘了秋天的山色与寺庙的景象。晨曦照耀下的宫殿显得特别美丽,远处的山岭间,参差不齐的道路蜿蜒而行。燕子在云雾中栖息,寺庙的花草隐约可见。两位尊者在此成道,佛寺遥遥在望。天上的钟声鸣响,山间小路松树长青。村庄中传来信鼓声,空气中飘散着蕙草的香气。生与死如雪花般脆弱,来去之间都显得如此渺小。悲哉,寺中的弟子们,需要懂得心中的长远。
作者介绍:储光羲,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致力于道教和佛教的研究,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宗教哲理的探讨。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秋天,诗人可能是在岳寺的禅塔上,受到自然与宗教的启发而写成。此时的社会环境,佛教文化开始深入人心,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宗教意境,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韵律,语言清新自然,意象丰富多彩。诗中将自然景色与佛教禅意相结合,描绘出一个宁静而又深邃的境界。开篇以“秋山下映宫”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清晨的美好氛围,接着通过对道路、燕子、花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二尊此成道,禅宇遥相望”一句,诗人将尊者的成道与禅宇的遥望结合,象征着修行者心中的追求和信仰。同时,诗中穿插的“凤铎天中鸣”,以音响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似乎在提醒人们珍视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最后的“悲哉门弟子,要自知心长”,则是对寺中弟子的劝诫,强调了内心修行的重要性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的深度。这种深邃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例如“燕息云满门”使用了拟人手法,将燕子赋予了生命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宗教修行的思考。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描绘,反映内心的追求,强调了内心修行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二尊”指的是谁?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凤铎”代表了_____。
判断题:诗中强调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比较两首诗,可以发现它们在表达自然与人生哲理时,虽风格不同但均体现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