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2:1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2:11:51
渡伊水 张耒 〔宋代〕
双崖若争妍,秀色日相射。 游人夸水东,挥榜渡清泻。 潺潺溪边风,五月自潇洒。 中流望南北,河汉自天下。 嗟予水乡客,尘土困蹈藉。 江湖久怀归,无地税征驾。 临流动长想,照影久悲咤。 沧洲倘有归,功业付高谢。
双崖若争妍,秀色日相射。 游人夸水东,挥榜渡清泻。 潺潺溪边风,五月自潇洒。 中流望南北,河汉自天下。 嗟予水乡客,尘土困蹈藉。 江湖久怀归,无地税征驾。 临流动长想,照影久悲咤。 沧洲倘有归,功业付高谢。
两岸的悬崖峭壁仿佛在争艳,秀丽的景色相互辉映。 游人在水东边夸赞,挥动船桨渡过清澈的流水。 溪边微风潺潺,五月里自然显得潇洒。 船行中流,望向南北,银河仿佛从天而降。 唉,我这个水乡的客人,被尘土困扰,步履艰难。 长久以来怀揣归乡之念,却没有地方可以停泊征驾。 临水沉思,长时间悲叹自己的影子。 如果能够归隐沧洲,就将功业交给高人去谢绝。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宋代创作的,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在官场生活中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以渡伊水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双崖若争妍,秀色日相射”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嗟予水乡客,尘土困蹈藉”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渴望。诗的最后两句“沧洲倘有归,功业付高谢”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愿意将功业交给高人去谢绝,自己则寻求心灵的宁静。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愿意将功业交给高人去谢绝,自己则寻求心灵的宁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双崖若争妍”描绘的是什么景色? A. 山峰 B. 悬崖峭壁 C. 河流 D. 森林
诗中“潺潺溪边风,五月自潇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喜悦 C. 厌倦 D. 潇洒
诗中“沧洲倘有归,功业付高谢”表达了诗人什么愿望? A. 追求功业 B. 归隐生活 C. 官场生活 D. 旅行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