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5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50:20
送缘有禅师与雷处士入武夷山
师与雷居士,寻山道入闽。
应将熊耳印,别授武夷君。
崖罅仙棺出,江垠毒草分。
他年相觅在,莫苦入深云。
这首诗描写了禅师与雷处士一起踏上前往武夷山的旅程。诗人感叹他们的离别,或许将会把熊耳山的印记传授给武夷山的主人。在崖壁的缝隙中,隐秘的仙人棺材显露出来,而江边的毒草则在分开。在未来的某一年,他们或许会再次相遇,但希望他们不要在深邃的云层中苦苦寻觅。
贯休(830年-912年),字宗华,号逸人,唐代诗人。其诗风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融合禅宗思想,表达人生哲理和对自然的热爱。贯休的作品多描写山水,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与禅师、雷处士的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相聚的期望。武夷山因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许多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诗人在此背景下寄托了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
贯休的《送缘有禅师与雷处士入武夷山》是一首富有哲理的送别诗。诗中以禅师与雷处士的入山为引子,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旅途的思索。开篇即点出二人寻山道入闽,既展示了他们的求道之心,也暗含了在世俗生活中追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诗中提到“应将熊耳印,别授武夷君”,不仅是对友人间相互传承的寄予厚望,更是对武夷山的礼赞,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情眷恋。接下来的“崖罅仙棺出,江垠毒草分”则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仙棺的意象则寓示着长生不老的渴望,而毒草则暗喻人生的艰难与险恶。
最后一句“他年相觅在,莫苦入深云”,则是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同时也隐含着对人生旅途的无奈和思考。贯休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观察,展现出一种哲学上的超然和洒脱,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友人之间的情感传递,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诗中提到的“熊耳”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他年相觅在,莫苦入深云”中的“深云”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