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史二首》

时间: 2025-05-02 22:41:12

诗句

虏入中原力不支,洛阳名胜浪相拥。

可怜挥麈人如璧,半夜排墙尚未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41:12

原文展示:

虏入中原力不支,
洛阳名胜浪相拥。
可怜挥麈人如璧,
半夜排墙尚未知。

白话文翻译:

敌人侵入中原,力量已显疲态;
洛阳的名胜风光,宛如潮水般涌来。
可怜那挥洒文采的人,如同美玉一般;
即使深夜排墙,仍然不知何时能见分晓。

注释:

  • :指侵略者,通常指外族或敌国的军队。
  • 中原:指华夏大地的核心区域,历史上多次成为战乱的中心。
  • 洛阳:古都之一,因其文化底蕴深厚而著名。
  • 可怜:可惜,表示对挥笔作诗之人的惋惜。
  • 挥麈:指挥笔写作,麈是古代文人的象征。
  • 如璧:比喻美丽的文人,璧是美玉的意思。

典故解析:

“虏入中原”可以联想到历史上多次外族入侵中原的事件,如金、元、清等朝代的战争。洛阳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代表了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传承。诗中提到的“挥麈人如璧”,则暗示了文人在动荡时代下的无奈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仲明,号雪窗,宋代著名诗人,曾任官职,性格刚直,诗风豪放。他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金人侵扰,国土沦丧。诗人以自身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为背景,抒发对历史的感慨。

诗歌鉴赏:

《咏史二首》中的这首诗,展现了刘克庄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故国命运的忧虑。开头两句描绘了敌军侵入中原的情景,传达出一种紧迫感和无奈的情绪。诗人通过“力不支”来突出敌人的疲态,暗示着战争的持久与激烈,同时暗示中原人民的苦难。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对文人雅士的同情,写道“可怜挥麈人如璧”,这不仅是对文人美德的赞美,更是对他们在乱世中无力改变现状的惋惜。诗的最后一句“半夜排墙尚未知”,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历史循环的无奈,令人深感忧伤。

整首诗在意象上通过“洛阳名胜”与“挥麈人”的对比,展现了历史变迁中的美与悲,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虏入中原力不支:敌军侵入中原,力量开始减弱,暗示战争的持久和人民的痛苦。
    • 洛阳名胜浪相拥:洛阳的名胜古迹被战争的浪潮所吞没,暗示文化的毁灭与历史的遗忘。
    • 可怜挥麈人如璧:对那些才华横溢的文人表示同情,他们在动乱中仍然保持文采,但无力改变现状。
    • 半夜排墙尚未知: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连未来的命运都不清楚,表现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迷茫。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人比作璧玉,突出其珍贵与稀有。
    • 对仗:诗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反映了文人在乱世中的无奈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

意象分析:

  • :象征外敌入侵,代表了战争与动荡。
  • 中原:象征着中华文化的核心,代表着历史的沧桑。
  • 洛阳名胜:象征历史的辉煌与文化的积淀。
  • 挥麈人:象征文人,代表着文化的传承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虏入中原”的意思是: A. 外敌侵入
    B. 和平时期
    C. 文化交流

  2. “可怜挥麈人如璧”中的“挥麈”指的是: A. 写作
    B. 战斗
    C. 休闲

  3. 诗中提到的“洛阳”是哪个朝代的古都? A. 汉
    B. 唐
    C. 宋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反映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对故国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咏史二首》与杜甫的《春望》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对现实的直接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包括刘克庄。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诗词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贫家净扫地 王仲至侍郎见惠稚栝种之礼曹北垣下今百余日 浣溪沙(同上) 送俞节推(汝尚之子,汝尚字退翁) 郊祀庆成诗 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 同曾元恕游龙山吕穆仲不至 定惠院顒师为余竹下开啸轩 皇太后阁六首 张庖民挽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投鼠忌器 金字旁的字 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行字旁的字 百男 小口 唇结尾的成语 涤垢洗瑕 嫔媵 殷民阜财 桀恶 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姗姗来迟 花衢 飞字旁的字 反犬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浪子回头金不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