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4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43:23
送俞节推(汝尚之子,汝尚字退翁)
吴兴有君子,淡如朱丝琴。
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
嗟余与夫子,相避如辰参。
退翁官于蜀,余在京师,
余归而退翁去。
及余官于吴兴,则退翁亡矣。
犹喜见诸郎,窈然清且深。
异时多良士,末路丧初心。
我生不有命,其肯枉尺寻。
在吴兴有位君子,品德如同那清淡的朱丝琴。
他的一声歌唱,令人感叹不已,至今仍留有余音。
我与您相遇时,却如同星辰相避。
退翁在蜀任官,而我则在京师。
我回家时,退翁却已离去。
等我在吴兴任官时,退翁也已去世。
我仍然高兴见到您,清幽而深远的气质。
往日有许多良士,如今却在末路中失去了初心。
我这一生本就没有命,怎么还肯白白浪费一尺的寻常。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广泛而深刻,既有豪放洒脱的风格,也有细腻而深沉的情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送俞节推》是苏轼在与朋友俞节推分别时写的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状态与心境,体现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送俞节推》这首诗通过对君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切的怀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诗的开头以“吴兴有君子,淡如朱丝琴”引出对友人俞节推的赞美,朱丝琴的清淡比喻不仅表现出君子的高雅品德,还暗示了其性情的淡泊名利。接着“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则突显了君子一生的影响力,尽管离去,但其遗留下来的音韵仍在耳边回响,令人唏嘘不已。
诗中“嗟余与夫子,相避如辰参”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无奈,似乎暗示着作者与友人之间的缘分未能尽如人意。随着诗句推进,作者描绘出自己与退翁的相遇与别离,折射出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犹喜见诸郎,窈然清且深”表达了作者尽管失去了一位知己,但仍感受到与友人间清幽深厚的情谊,令人倍感珍惜。
最后两句反映了苏轼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异时多良士,末路丧初心”感慨良士纷纷离去,时代的变迁使得许多人的初心丧失。“我生不有命,其肯枉尺寻”则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对于追求意义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让人感受到深沉的友谊与对人生的深刻思索。
整首诗通过回忆与友人的交往,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描绘君子清雅品德的同时,也表现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思考,情感真挚,意蕴深远。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对人生、友谊与理想的深刻思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中“吴兴有君子”中的“君子”指的是什么?
诗中“朱丝琴”用来比喻什么?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表达友情与人生的主题时,所用的情感基调和艺术手法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