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珍珠令 腊月廿一日立春》

时间: 2025-05-02 01:35:37

诗句

云昏雾阻蓬山杳。

知心少。

任隔院、梅花开了。

连岁惜春迟,讶今番独早。

㬉意先融愁似扫。

算唯有、别情难道。

难道怕、薄倖春归,翻催人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5:37

原文展示:

云昏雾阻蓬山杳。知心少。任隔院梅花开了。连岁惜春迟,讶今番独早。㬉意先融愁似扫。算唯有别情难道。难道怕薄倖春归,翻催人老。

白话文翻译:

云雾弥漫,山影模糊,心知情深却少有人懂。任凭隔院的梅花已经盛开。连年来都惜春迟,没想到这次却特别的早。正兴致融化,愁绪似乎也被一扫而空。可惜的只有那别离之情难以释怀。难道真怕薄情的春天归去,反而催人变老?

注释:

  • 云昏雾阻:云雾昏沉,阻挡了视线。
  • 蓬山杳:蓬莱山模糊不清,代表远方的美好景象。
  • 知心少:知心的人少之又少。
  • 任隔院梅花开了:即使隔着院子,梅花依然绽放。
  • 连岁惜春迟:连年都觉得春天来得太晚。
  • 讶今番独早:惊讶这一年春天却特别早。
  • 㬉意先融愁似扫:兴致先融化,愁苦似乎被一扫而空。
  • 别情难道:离别的情感难以释怀。
  • 薄倖春归:薄情的春天再次离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腊月廿一日,正值立春前夕,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离别的感慨。此时正值寒冬将尽,春天的脚步渐近,诗人却因身处隔离的环境而感受到一丝孤独与惆怅。

诗歌鉴赏:

《珍珠令 腊月廿一日立春》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词作,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和对情感的执着。开篇“云昏雾阻蓬山杳”,以自然的阴霾作为背景,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孤独。这种自然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接着,诗人提到“知心少”,这句话直接揭示了孤独感。即使有梅花在隔院绽放,诗人内心的孤寂依旧无法被填补。连年对春的珍惜与期待,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然则“今番独早”,却透露出一种失落感,仿佛春天的到来让他更加意识到自身的孤单。

中间提到“㬉意先融愁似扫”,体现了春天带来的希望与愁苦的对比。尽管春天来临,诗人内心的“别情”却难以释怀,显示出对过往的深情眷恋。最后一句“难道怕薄倖春归,翻催人老”,更是将时间与情感结合在一起,感叹人随着春天的流逝而渐渐变老。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人情冷暖的思考,堪称清代词作中的佳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昏雾阻蓬山杳:云雾弥漫,远山模糊,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孤独的氛围。
  2. 知心少:表达对知己的渴望,内心的孤独感加深。
  3. 任隔院梅花开了:梅花的盛开象征着春的到来,但却与诗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4. 连岁惜春迟,讶今番独早:对春的珍惜与期待,感叹今年春来的异常早。
  5. 㬉意先融愁似扫:春暖花开的美好,似乎能驱散心中的愁苦。
  6. 算唯有别情难道:无奈的是离别的情感难以释怀。
  7. 难道怕薄倖春归,翻催人老:担忧春天的离去会加速人老,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薄情,暗示人的感情与自然的无情。
  • 拟人:将愁苦与春天进行对比,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词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春天的来临与离别的情感,表现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揭示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雾:象征迷茫与孤独。
  • 梅花:象征春天的到来,也代表着希望和美好。
  • 春天:象征生命的复苏与时间的流逝。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坚韧与高洁的象征,诗人通过梅花的开绽,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汪东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着什么?

    • A. 冬天
    • B. 生命的复苏
    • C. 离别
    • D. 迷茫
  3. 诗中“难道怕薄倖春归,翻催人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盼望
    •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C. 对孤独的享受
    •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经典之作,描绘春天的美丽与情感的交融。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的诗作,对春天的描写充满生机。

诗词对比: 比较汪东的《珍珠令》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均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汪东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酒宴与人生哲学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寄谢叔鲁三首 和詹苍崖韵 和游古意韵 和叶爱梅韵 和毛静可韵 和李白浔阳紫极宫感秋 和道士陈天隐 和道士陈天隐 和道士陈天隐 和曹东谷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廾字旁的字 万里长城 排矟 谲而不正 惑疾 片字旁的字 枝干相持 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己字旁的字 独擅胜场 凌霄之志 前轨 禹行舜趋 目字旁的字 齐字旁的字 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命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