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3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5:37
云昏雾阻蓬山杳。知心少。任隔院梅花开了。连岁惜春迟,讶今番独早。㬉意先融愁似扫。算唯有别情难道。难道怕薄倖春归,翻催人老。
云雾弥漫,山影模糊,心知情深却少有人懂。任凭隔院的梅花已经盛开。连年来都惜春迟,没想到这次却特别的早。正兴致融化,愁绪似乎也被一扫而空。可惜的只有那别离之情难以释怀。难道真怕薄情的春天归去,反而催人变老?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腊月廿一日,正值立春前夕,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离别的感慨。此时正值寒冬将尽,春天的脚步渐近,诗人却因身处隔离的环境而感受到一丝孤独与惆怅。
《珍珠令 腊月廿一日立春》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词作,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和对情感的执着。开篇“云昏雾阻蓬山杳”,以自然的阴霾作为背景,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孤独。这种自然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接着,诗人提到“知心少”,这句话直接揭示了孤独感。即使有梅花在隔院绽放,诗人内心的孤寂依旧无法被填补。连年对春的珍惜与期待,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然则“今番独早”,却透露出一种失落感,仿佛春天的到来让他更加意识到自身的孤单。
中间提到“㬉意先融愁似扫”,体现了春天带来的希望与愁苦的对比。尽管春天来临,诗人内心的“别情”却难以释怀,显示出对过往的深情眷恋。最后一句“难道怕薄倖春归,翻催人老”,更是将时间与情感结合在一起,感叹人随着春天的流逝而渐渐变老。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人情冷暖的思考,堪称清代词作中的佳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春天的来临与离别的情感,表现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揭示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坚韧与高洁的象征,诗人通过梅花的开绽,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着什么?
诗中“难道怕薄倖春归,翻催人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汪东的《珍珠令》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均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汪东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酒宴与人生哲学的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