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1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11:25
大酺·重检瑞士柏林意大利萨克逊图画,忆欧西旧游
作者:潘飞声 〔清代〕
话蜃楼高,麟洲迥,天外谁为游客。
神鳌同载首,有仙真云际。
霎然飞鸟,五岳真形,三山虚境,指点峰头曾识。
萍踪依然在,但愁看鬓影。
卌年重忆。况人老凌波,佩环声隐,坠欢难觅。
惊鸣还倚,侧丛珍重,薇浣佳人笔。
尽酒畔灯前,传唱泪涩。
琴弦总销沈,素鸾双翼。
待唤华鬘步,凭梦约翠楼今夕。
劝黄鹤,携瑶瑟。
明月江上,蛮调沾衣犹湿。
画图旧痕咫尺。
在高耸的蜃楼上,麟洲遥远,天外有谁是游客呢?
神鳌与我同载,仿佛有仙人乘云而来。
突然飞鸟掠过,五岳的真实形状,三山的虚幻景象,曾在峰头指点过。
漂泊的足迹依旧在,但只愁看着鬓发已白。
四十年重忆往事,况且人已老去,轻盈的步伐声隐没,欢愉已难寻觅。
惊鸣的鸟儿依然在,侧畔的花丛珍重,仿佛是佳人留下的笔迹。
灯前酒畔尽情欢唱,却带着泪水的苦涩。
琴弦已经沉寂,洁白的鸾鸟双翼已失。
待唤来华鬘步伐,凭梦约定今夜在翠楼相见。
劝黄鹤携带瑶瑟,
明月照在江面,蛮调沾衣依旧湿润。
画图的旧痕就在眼前。
潘飞声(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字子辉,号云峰,出身于书香门第,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常以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相结合,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往事的追忆。
本诗写于潘飞声游历欧洲期间,特别是瑞士、柏林和意大利的萨克逊地区。诗人在重温曾经的游历时,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青春的无常,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这首《大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心中的游历记忆和对往事的深情回望。开篇以“蜃楼”和“麟洲”引入,象征着诗人心中梦幻的美好回忆,令人向往的远方。接着描绘了飞鸟和山川的景象,意象丰富,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灵动。
在诗中,诗人情感的转折显得尤为明显:从美好的记忆逐渐过渡到对时光流逝的忧伤,尤其是“但愁看鬓影”一句,点出年华已逝的无奈与无情,充满了对青春的渴望与对老去的感慨。
诗的最后几句,诗人试图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融,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音乐的热爱,展现出一种希望与重生的情绪。整体上,这首诗在情感与意象的交织中,表现出一种深邃而又细腻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传达出对青春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深刻而真挚。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蜃楼”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人在描述时间的流逝时,提到“但愁看__”。
判断题:诗中“飞鸟”的出现代表着静止的时光。(判断对错)
李白与潘飞声的作品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