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02:25
原文展示: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
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
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越冈连越井,越鸟更南飞。
何处鹧鸪啼,夕烟东岭归。
岭头行人少,天涯北客稀。
鹧鸪啼别处,相对泪沾衣。
白话文翻译:
湘江的烟水深邃,沙滩隔着枫树林。
哪里有鹧鸪在飞?夕阳斜照在斑驳的竹影下。
两位女子无奈地垂泪,三闾的悲情无奈自沉。
唯有鹧鸪鸟,独自伤感行旅人的心。
越过山冈连着井水,越鸟更向南飞去。
哪里传来鹧鸪的啼鸣,黄昏烟雾中向东岭归去。
山岭头行人稀少,天涯的北客更是稀少。
鹧鸪在别处鸣啼,相对泪水沾湿衣裳。
注释:
- 湘江:指湘江,位于湖南省,是长江的一条重要支流。
- 沙岸:沙滩,水边的沙地。
- 鹧鸪:一种鸟类,常用来象征离别和哀伤。
- 日斜:夕阳西下,光线倾斜。
- 二女:可能指的是两位女子,表现出悲伤的情感。
- 三闾:古代地名,常用来象征悲情和离愁。
- 独伤行客心:鹧鸪的啼鸣让行旅者感到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涉,字公明,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鹧鸪词》创作于李涉游历湘江时,受到了环境影响,表达了对离别和孤独的感慨。诗中借鹧鸪鸣叫来映射人间的情感纠葛与人生的无奈。
诗歌鉴赏:
《鹧鸪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离别的苦楚和孤独的心境。开篇的“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便为整首诗营造了一个朦胧而又静谧的氛围,读者仿佛置身于湘江边,感受到那份清幽和孤寂。接下来的“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鹧鸪的飞翔与日落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映射出心中难以言表的惆怅。
在诗中,二女的泪水与三闾的沉沉悲情相映成趣,表现了离别的怅惘和无奈。而“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一句,则让鹧鸪成为了情感的寄托,象征着行旅者的内心孤独与思念。诗的最后部分,随着“岭头行人少,天涯北客稀”,诗人将视角放宽,展现了人世间的离散与孤独,反映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惋惜。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李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湘江烟水深:描绘湘江的水面烟雾缭绕,给人深远的感觉。
- 沙岸隔枫林:沙滩与枫树林的隔离,象征着距离与隔阂。
- 何处鹧鸪飞:鹧鸪在空中飞翔,暗示着自由与离别。
- 日斜斑竹阴:夕阳的倾斜与竹影的斑驳,营造出一种悠远的美感。
- 二女虚垂泪:两位女子因离别而流泪,表现出离愁别绪。
- 三闾枉自沉:三闾的沉沉悲情,象征着无奈与绝望。
- 惟有鹧鸪鸟:鹧鸪成为了孤独的象征,反映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 独伤行客心:独自的鹧鸪表达了行旅者的心痛。
- 越冈连越井:山冈与井水的连结,象征着人际关系的交错。
- 越鸟更南飞:鸟儿向南飞去,象征着离别与迁徙。
- 何处鹧鸪啼:继续追问鹧鸪的啼鸣,承载着思念。
- 夕烟东岭归:夕阳下的烟雾,渲染出归途的孤寂。
- 岭头行人少:山岭上的行人稀少,表现出孤独感。
- 天涯北客稀:天涯的北方客人更是稀少,象征着疏离。
- 鹧鸪啼别处:鹧鸪啼鸣在别处,暗示对离别的无奈。
- 相对泪沾衣:面对面相对,泪水沾湿了衣裳,表现出深切的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鹧鸪象征孤独与离别。
- 对仗:如“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鹧鸪的鸣叫被赋予了情感,使其成为情感的承载者。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鹧鸪为线索,表达了离别的痛苦与孤独的心情,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纠葛,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与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江:象征着流逝的时光与生命的旅程。
- 鹧鸪:代表离别、孤独与思念。
- 日斜:暗示生命的短暂与时光的流逝。
- 泪水:情感的表达,象征无奈与悲伤。
- 山岭:象征人生的崎岖与旅途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鹧鸪词》的作者是谁?
-
诗中提到的“二女”是指谁?
-
诗中“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by 屈原:同样表达对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 《江城子·密州出猎》 by 苏轼:同样涉及自然与情感的交融。
诗词对比:
- 李涉的《鹧鸪词》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对亲人和友人的思念,但李涉更侧重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杜甫则更直接表达个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李涉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