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重到襄阳哭亡友韦寿朋》

时间: 2025-05-07 06:38:59

诗句

故人坟树立秋风,伯道无儿迹便空。

重到笙歌分散地,隔江吹笛月明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8:59

原文展示:

重到襄阳哭亡友韦寿朋
故人坟树立秋风,伯道无儿迹便空。
重到笙歌分散地,隔江吹笛月明中。

白话文翻译:

我再次来到襄阳,缅怀已故的朋友韦寿朋。
故人的坟茔在秋风中矗立,伯道的房子没有儿孙,显得格外空荡。
重回这曾经热闹的地方,笙歌声已经四散,隔着江水,我在明月下吹奏着笛子。

注释:

  • 故人:老朋友。
  • 坟树立:坟墓矗立在这里。
  • 伯道:可能指的是韦寿朋的父亲或长辈,具体身份不详。
  • 无儿迹便空:没有后代的踪迹,显得非常空虚。
  • 重到:再次来到。
  • 笙歌分散地:曾经热闹的地方如今只剩下零散的乐声。
  • 隔江:指隔着江水。
  • 吹笛:演奏笛子。

典故解析:

  • 襄阳:古地名,在今湖北省,历史上是重要的军事和文化重镇。
  • 韦寿朋:李涉的友人,生前与李涉有深厚的友谊,诗中表达了对他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情感真挚,擅长抒情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涉再次回到襄阳之时,因友人韦寿朋的去世而感慨万千,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李涉在襄阳重游时对已故好友韦寿朋的深切怀念。首句“故人坟树立秋风”,以秋风中的坟墓为切入,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沧桑。诗人在故人的墓前感受到一种孤独和空虚,表现出对生命脆弱的感慨。第三句“重到笙歌分散地”,描绘了昔日的热闹与如今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世事无常。最后一句“隔江吹笛月明中”,则在静谧的月光下,诗人借笛声寄托哀思,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忧伤和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高雅与深刻,唤起读者对友谊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解析:

  • 故人坟树立秋风:描述秋风中故人坟茔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对故人的追忆。
  • 伯道无儿迹便空:通过“无儿迹”表现出世代更替的无情和孤独感。
  • 重到笙歌分散地:反映出昔日欢乐的场景,如今只剩下孤寂的回忆。
  • 隔江吹笛月明中:在宁静的月夜里,笛声与思念交织,渲染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昔日热闹”与“如今冷清”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意象:秋风、坟墓、笛子、明月等意象,交织出一种孤独而又深邃的氛围。
  • 拟人:将秋风、笛声等拟人化,增添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唐代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深思。

意象分析:

  • 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坟墓:代表着死亡和对逝者的追思。
  • 笙歌:曾经的欢乐与热闹,现已逝去。
  • 明月:象征着孤独与思念,月光下的笛声更添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伯道”可能指的是: a) 朋友
    b) 朋友的父亲
    c) 一位诗人

  2. 诗中的“重到”意味着: a) 第一次到达
    b) 再次到达
    c) 离开

  3. 诗中“笙歌分散地”表达了什么? a) 仍然热闹
    b) 冷清与孤独
    c) 举行庆典

答案:

  1. b) 朋友的父亲
  2. b) 再次到达
  3. b) 冷清与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但更加侧重于兄弟情深。
  •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音乐描写表达了对过往青春的怀念,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冬至四绝 挽汤仲能二首 其一 柬惠安同安叶陈二明府并烦安溪林明府寄似 夏旱五首 杂记五言十首 挽林学录五言二首 其二 杂咏一百首 其八十四 终童 挽开国陈寺丞二首 岁除即事十首 赠钟主簿父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α射线 私字儿的字 衣字旁的字 功首罪魁 逾规越矩 优仕 秉政当轴 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内忧外患 信及豚鱼 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瓦字旁的字 怅惋 鬯字旁的字 色字旁的字 上下翻腾 圻郊 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