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池上竹》

时间: 2025-04-28 18:07:38

诗句

此君临此池,枝低水相近。

碧色绿波中,日日流不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07:38

池上竹

作者:张文姬 〔唐代〕

原文展示

此君临此池,枝低水相近。
碧色绿波中,日日流不尽。

白话文翻译

这位君子站在这个池塘边,竹枝低垂,似乎要碰到水面。
在碧绿的水波中,竹影在日复一日的流动中,永远不会消失。

注释

  • 此君:指代一位君子或诗中描绘的角色。
  • :靠近,站在……边上。
  • 此池:指的是诗中提到的池塘。
  • 枝低水相近:形容竹枝低垂,几乎接触到水面。
  • 碧色绿波中:形容水的颜色清澈,波光粼粼。
  • 日日流不尽:形容水波的流动是连续不断的,仿佛永远不会停止。

典故解析

此诗虽然没有提到具体的历史典故,但它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在唐代文人中,竹子常被视为高洁、坚韧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文姬,唐代女诗人,生平资料较为稀少,因其作品多以清新自然的景象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她的诗歌风格受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影响,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池上竹》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繁荣,文人游览山水、吟咏自然成为一种风尚。张文姬在此背景下,通过描写池塘边的竹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池上竹》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优美的自然场景,展现了竹子与水的和谐共生。诗的开头通过“此君临此池”引入了一个形象,给人一种亲切感,似乎让读者感受到这个景象的真实存在。接着,竹枝低垂,水面相近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竹子那种柔韧和坚韧的特性。碧色绿波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清新与宁静,水的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无尽与生活的流转。整首诗在细腻的笔触中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哲思,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隐含了人生的哲理:生活如水,日复一日,流淌不息,竹子则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品格和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此君临此池:描绘了一个君子站在池塘边的画面,设定了诗的场景。
  2. 枝低水相近: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姿态,表现出竹子的柔韧。
  3. 碧色绿波中:强调水的色彩,突出了自然的美丽。
  4. 日日流不尽:表达了水的持续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无尽。

修辞手法

  • 比喻:竹子与水的关系比喻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拟人:让竹子似乎具有人性,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理想品格的追求,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坚韧和清白。
  • :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尽。
  • :象征一个宁静的生活环境,反映出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君”指的是谁? A. 诗人
    B. 君子
    C. 自然
    D. 竹子
    答案:B

  2. 诗中水的颜色是怎样的?
    A. 黑色
    B. 红色
    C. 碧色
    D. 灰色
    答案:C

  3. 诗中提到的竹枝是如何描绘的?
    A. 高高在上
    B. 低垂
    C. 硬挺
    D. 干枯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竹里馆》与张文姬的《池上竹》都通过竹子的意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在其作品中更强调隐逸生活的宁静,而张文姬则更多地表现了竹与水的和谐共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全集》
  • 《唐代女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蓦山溪·题钱氏溪月 点绛唇·金谷人归 少年游·戏平甫 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 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 湘月·五湖旧约 水龙吟·夜深客子移舟处 次石湖书扇韵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临别赠言 血字旁的字 吸氧腐蚀 猛氏 同字框的字 飞字旁的字 后福无量 鲸浪 藏锋敛锐 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亚夫之疾 斗字旁的字 经验 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车过腹痛 推梨让枣 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