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1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12:27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作者: 姜夔 〔宋代〕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
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
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
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
渚寒烟淡,棹移人远,飘渺行舟如叶。
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
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送别的场景,细腻地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
莲花坠落的花瓣如粉,稀疏的梧桐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庭院中刚刚停歇的细雨让人感到一丝阴暗。
无缘无故地,在这个消磨心神的时刻,我又看见了篱笆旁闪烁的萤火虫,青苔铺成的阶梯上蟋蟀的鸣叫。
我送走了客人,重新寻找西去的路,水面上那把琵琶究竟是被谁拨动的呢?
最可惜的是这片美丽的江山,最终都被啼叫的杜鹃鸟所占有。
我长久以来的相伴,如今却又为何在西风中离别?
江边的寒烟淡淡,船只渐行渐远,轻飘飘的舟船如同漂浮的叶子。
我想起文君在长久的等待中,倚靠着竹子,愁苦地行走着,脚下的罗袜轻盈。
归来后,我和友人共饮翠绿的酒,轻轻地拉下珠帘,闲适地欣赏月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姜夔(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和诗人。他以词风清丽、情感细腻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送别胡德华时所作,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反映了南宋时期士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通过一系列优美的意象,展现了送别场景的细腻情感。开头的“芳莲坠粉”与“疏桐吹绿”描绘出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庭院中。紧接着,雨后的静谧与孤独感通过“庭院暗雨乍歇”与“无端抱影销魂处”得以传达,表现了诗人对朋友即将离去的惆怅。
随后的“送客重寻西去路”引导读者进入送别的高潮,诗人用“问水面琵琶谁拨”来表达对未来的迷茫与对友人的不舍。接下来的“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展示了人事无常、物是人非的哲理。
结尾部分描绘了诗人归来后的闲适状态,展现出一种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尽管离别带来伤感,但生活依旧往前走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融入了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深邃,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芳莲”象征什么?
A. 美丽
B. 孤独
C. 离别
“渚寒烟淡”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热闹
B. 宁静
C. 伤感
诗中提到的“文君”是谁?
A. 汉代才女
B. 诗人
C. 友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本诗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在离别情感、自然描写上的异同。姜夔的作品更加强调友谊和自然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个人的愁苦与思念。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