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葛岭怀古》

时间: 2025-04-29 02:27:21

诗句

集芳园北玉岩东,多宝楼台想像中。

蟋蟀斗残天水碧,鹧鸪啼断木棉红。

书传玉枕千年重,画笑螺屏十事工。

堤树湖波来息影,野梅无处问春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27:21

原文展示

葛岭怀古
作者: 董正扬 〔清代〕

集芳园北玉岩东,多宝楼台想像中。
蟋蟀斗残天水碧,鹧鸪啼断木棉红。
书传玉枕千年重,画笑螺屏十事工。
堤树湖波来息影,野梅无处问春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葛岭的古老风光,北边是芳园,东边是玉岩,想象中的楼台阁楼琳琅满目。天水碧蓝中,蟋蟀的鸣叫似乎在斗争,木棉树下,鹧鸪的啼鸣声打断了宁静的红色夏日。书籍传承着千年的文化,玉枕上重重的历史感让人沉思;而画卷上的螺屏则嬉笑着展现着十件美好的事情。堤岸上的树影在湖水中摇曳,野梅花却无处向春风询问春天的来临。


注释

  • 集芳园:指的是一个充满芳香的园子,可能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地方或是诗人想象的场景。
  • 玉岩:象征着美丽、坚固的山石,常用来形容风景优美的地方。
  • 蟋蟀斗:指蟋蟀相互争斗的情景,这里可能暗指生活的艰辛。
  • 木棉红:木棉花的鲜艳颜色,象征着生命与热情。
  • 书传玉枕:象征着文化的传承,玉枕则暗示着珍贵的知识。
  • 画笑螺屏:螺屏可能是古代的一种屏风,寓意艺术的美好与工艺之精湛。
  • 堤树湖波:描绘了湖边的树木与水波的和谐景象。
  • 野梅无处问春风:野梅花似乎在询问春风的来临,暗示着对春天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正扬,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他的诗风多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

创作背景

《葛岭怀古》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兴盛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历史的追思与对当下生活的感慨,传达了深厚的文化情感。


诗歌鉴赏

《葛岭怀古》是一首充满怀古情怀的诗,诗人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映射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人生的感悟。诗的开头便以“集芳园北玉岩东”展现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下来的“蟋蟀斗残天水碧,鹧鸪啼断木棉红”,则以生动的意象刻画了自然界的生动与生命的斗争,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敏感与思考。

而在“书传玉枕千年重,画笑螺屏十事工”中,诗人通过书籍与艺术的传承,表达了对文化的尊重与珍视。这里的“千年重”和“十事工”不仅是对历史的感恩,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最后两句“堤树湖波来息影,野梅无处问春风”,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树影与波光的交融,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野梅无处问春风”则充满了诗意的孤独与对春天的渴望,表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追求。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表象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人文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考能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集芳园北玉岩东:描绘出优美的自然环境,芳香的园子和美丽的山岩。
  2. 多宝楼台想像中:想象中的楼台美丽而富丽堂皇,充满梦想与希望。
  3. 蟋蟀斗残天水碧:蟋蟀在清澈的水边争斗,表现出生命的斗志与艰辛。
  4. 鹧鸪啼断木棉红:鹧鸪的鸣叫与木棉花的鲜艳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生动的景象。
  5. 书传玉枕千年重:书籍如同重重的玉枕,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
  6. 画笑螺屏十事工:画作展现了艺术的巧妙,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7. 堤树湖波来息影:树木的影子在湖水中摇曳,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8. 野梅无处问春风:野梅花似乎在向春风询问,隐喻对春天的渴求与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书传玉枕”比喻知识的珍贵与沉重。
  • 拟人:野梅对春风的询问表现出诗人的情感投射。
  • 对仗:如“蟋蟀斗残”和“鹧鸪啼断”,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对文化的珍视以及对生命与美好生活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感悟与情感的流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园:象征美好的生活环境,充满希望与芳香。
  • 玉岩:象征坚固与美丽的自然景观,寓意着人生态度的坚定。
  • 蟋蟀:象征生命的坚韧与斗争的精神。
  • 木棉:象征着热情与生命的蓬勃。
  • 书籍与画作:象征文化的传承与艺术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历史的追思
    • B. 对爱情的吟唱
    • C. 对自然的描绘
    • D. 对生活的抱怨
  2. “蟋蟀斗残”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和谐
    • B. 生命的斗争
    • C. 文化的传承
    • D. 对春天的渴望
  3. 诗中提到的“野梅无处问春风”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与期待
    • B. 喜悦与欢庆
    • C. 悲伤与失落
    • D. 忧虑与恐惧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葛岭怀古》均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但《静夜思》更多地展现了思乡情怀,而《葛岭怀古》则融入了历史的追思与文化的反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的美与哲思》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景仁留别 北山广智大师,回自都下,过期而归,时率开祖,无悔同访之,因留渌净堂,竹鹤二绝 其一 过都昌 五月十日与吕仲甫周邠僧惠勤惠思清顺可久惟 东坡八首,并叙 其一 和邵同年戏赠贾收秀才三首 次韵子由除日见寄 秋思寄子由 读仲闵诗卷,因成长句 江神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衣丰食饱 批鳞请剑 絶物 偶结尾的成语 寸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摭华损实 穴宝盖的字 寻芳 走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了无所见 横扫千军 包含圭的成语 悬断 低头丧气 包含相的词语有哪些 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豆腐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