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5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6:50
月夜渡沂水
作者:韩是升 〔清代〕
仆夫催晓发,驰逐声辚辚。
出门不一里,已到沂水滨。
四鼓月未落,水面如铺银。
水月一色白,天宇无纤尘。
确石荦水底石,踯躅车下轮。
人力费推挽,马足犹逡巡。
及兹感行役,不如乐暮春。
举头见明月,曾照狂歌人。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月夜出行渡过沂水的情景。清晨,仆人催促着出发,马车的辚辚声伴随着他们的行进。刚出门没走多远,就到达了沂水边。此时月光仍未落下,水面如同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光辉,水面和月光浑然一体,显得格外洁白,天空也没有一丝尘埃。水底的石头清晰可见,车轮在水中轻轻晃动。人力推车十分费力,马儿的蹄子也显得迟缓。此时感受到行旅的辛苦,不如在春天的黄昏中享受乐趣。抬头望见明月,曾照耀过那些狂歌的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韩是升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作品多涉及自然风光与人生哲理。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描绘了诗人在月夜出行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行旅生活的感慨。
《月夜渡沂水》通过描绘清晨沂水边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旅途的感悟。诗的开头,仆人催促出发,显示出行旅的匆忙和生活的节奏。随即,诗人描绘了沂水的景象,水面如铺银,月光与水面交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带给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感受。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对水底石头和车轮的细致观察,暗示了行旅的不易。人力费推挽,马足犹逡巡,描绘了行旅的艰辛与劳累。诗的最后,诗人感叹不如乐暮春,表明了在繁忙的生活中,春天的悠闲与欢乐更为可贵。明月照耀着狂歌者的身影,似乎在提醒人们,尽管生活充满艰辛,但也要珍惜和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之间的和谐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月夜渡水的场景,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行旅艰辛的思考,同时也传达出珍惜生命中美好时光的主题。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月亮和水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常象征着柔美与宁静,而春天则代表着新的开始与生命的活力。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月未落”是指哪个时段?
填空题:诗人感叹“及兹感行役,不如乐__”。
判断题:诗中描写的水面在月光下看起来如同铺上了金子。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写了月夜的情景,但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韩是升的《月夜渡沂水》则侧重于行旅的感受与自然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