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5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0:16
学专复性习为功,千五百年初发蒙。
悦乐已深加不愠,此身与道始流通。
学习专注于修身与性情的培养,经过千五百年的教诲,初步觉醒。
愉悦深入内心而不感到愤怒,此时我的身心与道理开始相通。
这首诗提到的“千五百年”指的是从孔子时代开始,儒家思想已经传承了约五百年。孔子提倡的“仁、义、礼、智”成为后世修身齐家的重要思想基础。诗中的“道”指的是宇宙的真理与规律,强调个体的修身与道的统一。
陈普,字君明,号云溪,宋代诗人,生于文人世家,擅长诗词与理学。其作品多关注于人生哲理和修身养性。他的诗风清丽,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奥的道理。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儒家思想再次兴盛的时期。社会对教育与修身的重视,使得个人的道德修养成为重要的主题。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学习和修身的认识与体悟。
这首诗以“学专复性习为功”开篇,直接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了修身与性情的关系。作者认为,只有通过专心的学习和不断的习惯养成,才能真正达到自我的成长。接着提到“千五百年初发蒙”,不仅表明儒家思想的悠久历史,也暗示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从无到有的成长历程。
“悦乐已深加不愠”一句,传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愉悦,诗人通过对快乐的深刻体会,展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说明真正的修身之道在于心境的平和。最后一句“此身与道始流通”,则从个体的修养上升到与宇宙真理的联系,体现出一种对道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简洁而深刻,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修行和内心世界的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强调个人的自我修养与道德修身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不断的实践,个体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品质,还能与更高的道理相通,达到一种内心的和谐与安宁。
诗中提到的“千五百年”指的是哪个思想的历史?
A. 道教
B. 佛教
C. 儒家
D. 法家
诗句“此身与道始流通”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个人的孤独
B. 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C. 对外界的愤怒
D. 对未来的迷茫
下列哪一句体现了修身养性的主题?
A. 学专复性习为功
B. 悦乐已深加不愠
C. 此身与道始流通
D. 以上皆是
与王阳明的《大学》相对,陈普的这首诗侧重于个人的修身,而王阳明则更强调知行合一,两者都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深刻内涵,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道理,而陈普则强调内心的宁静与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