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

时间: 2025-04-30 08:03:55

诗句

苏州刺史例能诗,西掖今来替左司。

二八城门开道路,

五千兵马引旌旗。

水通山寺笙歌去,骑过虹桥剑戟随。

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03:55

原文展示:

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

苏州刺史例能诗,西掖今来替左司。
二八城门开道路,五千兵马引旌旗。
水通山寺笙歌去,骑过虹桥剑戟随。
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

白话文翻译:

白舍人曹长给我寄来了新诗,里面提到游宴的盛况,我因此戏谑地回应他。
苏州刺史向来擅长作诗,西掖的官员今天来替代左司。
城门在二月时开放,五千士兵引领着旗帜。
水流向山寺,笙歌声远去,骑兵经过虹桥,剑戟随行。
如果要和吴王比拼诗词,不如说是缺少了西施的美丽。

注释:

  • 白舍人:指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 苏州刺史:指被任命为苏州地区的官员,负责地方治理。
  • 西掖:古代宫廷内的一个部门,负责宫中事务。
  • 二八城门:城门开放的时节,暗指春天。
  • 五千兵马:描绘盛大的场面,显示出军队的威武。
  • 笙歌:笙是一种传统乐器,歌声则是音乐的代表。
  • 虹桥:传说中的桥,象征美丽和神秘。
  • 吴王:指吴王夫差,以其美丽而著称的西施是吴国的美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泰和,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洒脱,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作品多展现对人生的思考与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因曹长寄来的新诗而作,体现了当时文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风气,文人聚会、游宴盛行,诗词成为社交的重要方式。

诗歌鉴赏:

《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通过描绘盛大的宴会场面,展现了唐代文人生活的繁华和诗歌交流的雅趣。诗开篇即提到“白舍人”寄送新诗,这里不仅是对曹长的友好回应,也体现了文人之间的情谊。接着,诗中描绘了苏州刺史的才华,表现了对地方官员的赞赏。

“二八城门开道路,五千兵马引旌旗。”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热闹的场景,暗示着当时的政治气象和社会繁荣。接下来的“水通山寺笙歌去,骑过虹桥剑戟随。”则通过音乐和武器的意象,表现出诗意的流动与历史的厚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一句“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则将诗的主题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诗词固然重要,但美的存在才是最终的追求。西施是美的象征,暗示着诗歌与人生的联系,体现了诗人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提到曹长寄来的新诗,开启了诗歌的交流。
  2. 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提到宴会的盛况,回应曹长的诗。
  3. 苏州刺史例能诗,:赞扬苏州刺史擅长作诗。
  4. 西掖今来替左司。:指西掖的官员来替代左司,体现官场的变动。
  5. 二八城门开道路,:描绘春天来临,城门开放的场景。
  6. 五千兵马引旌旗。:展现了盛大的场面,强调军队的威武。
  7. 水通山寺笙歌去,:音乐与自然相融合,传达诗意。
  8. 骑过虹桥剑戟随。:骑兵经过,剑戟随行,象征力量。
  9. 若共吴王斗百草,:提到吴王,暗示诗歌的竞争。
  10. 不如应是欠西施。:最终回归到美的追求,强调内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水通山寺笙歌去,骑过虹桥剑戟随。”,展现了对称的美感。
  • 夸张:如“五千兵马”,强调了场面的壮观。
  • 比喻:将西施比作美的象征,突出了诗歌与美的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游宴的盛况和对诗歌的讨论,表达了对美与诗的追求,以及对友谊和文人生活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新的开始和生机。
  • 军队:象征力量和权威。
  • 笙歌:象征艺术和文化的繁荣。
  • 西施:象征美丽和理想。

文化内涵:

诗中涉及的意象,不仅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舍人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白居易
    • B. 杜甫
    • C. 李白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西施”象征什么?

    • A. 智慧
    • B. 美丽
    • C. 财富
      答案:B
  3. “五千兵马引旌旗”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文人风采
    • B. 军事威武
    • C. 自然风光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刘禹锡的《陋室铭》与此诗均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陋室铭》更多地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简朴,而《白舍人曹长寄新诗》则更多地描绘了外部的繁华与文人之间的互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查询

客氏拜 其三 客氏拜 其二 客氏拜 其一 嘉禾道中 【大石调】六国朝 题祖庙二首 题祖庙二首 访隐居孙明复山斋二首 访隐居孙明复山斋二首 读兰皋先生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杳无音信 英雄气短 黄字旁的字 皿字底的字 翠袖红裙 闳大不经 利结尾的成语 党龄 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鳥字旁的字 洞天缾 包含媿的词语有哪些 私字儿的字 攴字旁的字 纤悉必具 等闲之人 翔鸾翥凤 事在人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