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0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03:55
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
苏州刺史例能诗,西掖今来替左司。
二八城门开道路,五千兵马引旌旗。
水通山寺笙歌去,骑过虹桥剑戟随。
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
白舍人曹长给我寄来了新诗,里面提到游宴的盛况,我因此戏谑地回应他。
苏州刺史向来擅长作诗,西掖的官员今天来替代左司。
城门在二月时开放,五千士兵引领着旗帜。
水流向山寺,笙歌声远去,骑兵经过虹桥,剑戟随行。
如果要和吴王比拼诗词,不如说是缺少了西施的美丽。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泰和,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洒脱,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作品多展现对人生的思考与社会的关怀。
这首诗因曹长寄来的新诗而作,体现了当时文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风气,文人聚会、游宴盛行,诗词成为社交的重要方式。
《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通过描绘盛大的宴会场面,展现了唐代文人生活的繁华和诗歌交流的雅趣。诗开篇即提到“白舍人”寄送新诗,这里不仅是对曹长的友好回应,也体现了文人之间的情谊。接着,诗中描绘了苏州刺史的才华,表现了对地方官员的赞赏。
“二八城门开道路,五千兵马引旌旗。”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热闹的场景,暗示着当时的政治气象和社会繁荣。接下来的“水通山寺笙歌去,骑过虹桥剑戟随。”则通过音乐和武器的意象,表现出诗意的流动与历史的厚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一句“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则将诗的主题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诗词固然重要,但美的存在才是最终的追求。西施是美的象征,暗示着诗歌与人生的联系,体现了诗人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写游宴的盛况和对诗歌的讨论,表达了对美与诗的追求,以及对友谊和文人生活的珍视。
诗中涉及的意象,不仅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白舍人指的是哪位诗人?
诗中提到的“西施”象征什么?
“五千兵马引旌旗”主要表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