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4:42
原文展示:
商妇吟 林景熙 〔宋代〕
良人沧海上,孤帆渺何之。 十年音信隔,安否不得知。 长忆相送处,缺月随我归。 月缺有圆夜,人去无回期。 回期倘终有,白首宁怨迟。 寒蛩苦相吊,青灯鉴孤帏。 妾身不出帏,妾梦万里驰。
白话文翻译:
我的丈夫在遥远的沧海之上,独自一人乘着孤帆远去,不知去向何方。 十年来我们音信隔绝,他的安危我无从得知。 我常常回忆起送他离开的那一刻,那时缺月伴随着我回家。 月亮虽有缺也有圆的夜晚,但人一旦离去,却不知何时能回来。 如果有一天他能回来,即使白发苍苍,我也不怨恨等待的漫长。 寒冷的秋虫悲鸣,仿佛在哀悼我的孤独,青灯照亮了我孤独的床帏。 我身虽不出床帏,但我的梦却飞越万里,追寻他的踪迹。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1242-1310),字德阳,号霁山,南宋末年至元初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多表现对故国的怀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风格沉郁悲壮。《商妇吟》这首诗通过商妇的视角,表达了深切的思念和对丈夫安危的担忧,反映了宋代社会动荡和人民生活的苦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末元初,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许多家庭因此分离。诗中的商妇形象,代表了那个时代许多因战乱而与亲人分离的女性的心声。
诗歌鉴赏:
这首《商妇吟》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商妇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和无尽担忧。诗中,“良人沧海上,孤帆渺何之”开篇即展现了丈夫远行的孤寂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哀愁的基调。“十年音信隔,安否不得知”进一步加深了商妇的焦虑和无助。诗中的“长忆相送处,缺月随我归”和“月缺有圆夜,人去无回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月亮的圆缺来象征人生的离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最后,“妾身不出帏,妾梦万里驰”则展现了商妇内心的渴望和无奈,她的身体虽被困于家中,但心灵却随梦飞越万里,寻找丈夫的踪迹。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对意象的运用,成功地传达了商妇的孤独和期盼,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她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商妇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和无尽担忧,以及对重逢的期盼。通过商妇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宋代社会动荡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传达了对家庭团聚的渴望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良人”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丈夫 C. 父亲 D. 兄弟
“月缺有圆夜,人去无回期”中的“月缺”象征什么? A. 完整 B. 离别 C. 团圆 D. 光明
诗中的“妾梦万里驰”表达了什么? A. 身体的自由 B. 心灵的远行 C. 现实的困境 D. 对未来的恐惧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