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6:1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6:18:05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 其五 静斋
作者:司马光
聊窥碧甃缺,寒草生历历。
时闻山鸟呼,未得全幽寂。
在静谧的书斋中,我透过窗户向外窥视,看到青色的石砖已经破损,寒冷的草木茂密地生长着。
偶尔听到山鸟的鸣叫,却无法完全感受到这份宁静的氛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追求,符合宋代文人爱好山水、追求清静的思想。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因其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司马光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与道德教化,作品风格简练,常表现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成作于司马光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沉思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一种隐逸的生活理想。
这首《静斋》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隐逸者在静谧环境中的感受,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深邃思考。诗的开头“聊窥碧甃缺”,通过“窥”字,表现出一种轻微的好奇与探索的欲望。接着对“寒草”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环境的荒凉和生命的顽强。这里的“历历”不仅是对草木生长状况的描述,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的轮回。
接下来的“时闻山鸟呼”则引入了声音的元素,突显出环境的静谧与偶尔的打破。诗人在这宁静中体验到了自然的美好和孤独的哲思,尽管外界有鸟鸣之声,却依然未能获得“全幽寂”的境界,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宁静的渴望与对世俗喧嚣的逃避。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透过自然的描写折射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传达出一种对世俗喧嚣的逃避与对自然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聊窥碧甃缺”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寒草”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的整体情感基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静斋》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都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静斋》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对静谧的渴求,而《桃花源记》则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表现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推荐书目:
以上为《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 其五 静斋》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