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苦雨五首 其五》

时间: 2025-05-01 23:02:24

诗句

已厌衣裳蒸润,仍怜书画斓斑。

奁香尚馀几所,尽付熏垆博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02:24

原文展示

已厌衣裳蒸润,仍怜书画斓斑。
奁香尚馀几所,尽付熏垆博山。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厌倦了湿润的衣裳,却依旧怜惜那斑斓的书画。
香奁里尚剩下几许香料,尽都交给熏香的博山炉来熏染。

注释

  • 蒸润:形容因潮湿而变得湿透,给人不适感。
  • :怜爱、珍惜之意。
  • 斓斑:色彩斑斓,形容书画的美丽。
  • 奁香:香奁,装香的盒子;奁香指里面的香料。
  • 熏垆:用香料熏烤的炉子;这里指的是用来熏香的器具。
  • 博山:博山炉,一种古代常用的香炉,形状像博山,常用来焚香。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博山”作为香炉的代表,常与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相关联,象征着一种雅致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房,号石湖,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自然景观及生活情趣,尤其擅长描绘风景与心境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风雨交加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尽管外界环境不尽如人意。

诗歌鉴赏

《苦雨五首 其五》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开头两句“已厌衣裳蒸润,仍怜书画斓斑”,诗人表达了对潮湿天气的厌倦,同时又对书画艺术的热爱。这种对比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在外界环境的压迫下,内心的美好依旧值得珍惜。

“奁香尚馀几所”一句承接了前文的情感,暗示着在这潮湿的环境中,诗人依然留存着一些美好之物,如香料和书画。这不仅是对物质的珍视,也象征着诗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最后一句“尽付熏垆博山”则表现出一种无奈,虽然仍有美好的事物,但最终只能寄托于外物,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哲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范成大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已厌衣裳蒸润:诗人因雨天而感到衣服湿透,厌倦了这种潮湿的感觉。
  2. 仍怜书画斓斑:尽管厌倦潮湿,但对书画的美丽依旧心存怜惜,表达了对艺术的热爱。
  3. 奁香尚馀几所:香奁中仍有几许香料,暗示生活中仍有美好的事物。
  4. 尽付熏垆博山:将这些香料交给博山炉熏烤,象征将生活的美好寄托于外物中。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将厌倦的潮湿与珍惜的书画进行对比,突出诗人的内心矛盾。
  • 拟人:书画被赋予了可怜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生活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现实环境带来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衣裳:象征生活的琐碎与困扰。
  • 书画:象征文化艺术的美好,体现诗人的雅趣。
  • 奁香:象征生活中的细腻与温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博山:象征一种审美与生活情趣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潮湿的衣裳感到( )

    • A. 喜悦
    • B. 厌倦
    • C. 兴奋
  2. 诗中提到的“书画”主要象征( )

    • A. 生活的困扰
    • B. 生活的美好
    • C. 自然的景色
  3. “奁香尚馀几所”中“奁香”所指的是( )

    • A. 书籍
    • B. 香料
    • C. 画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范成大的《苦雨五首》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同样表现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但范成大的作品更偏重于内心情感的纠结,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木兰花慢 贺彭子寿伯埙叔侄新居 木兰花慢 竹业符 木兰花慢 次白公严为寿韵 木兰花慢 丙寅岁杪,吴中长吏,有迎春之举,已而未果。蒋香谷 木兰花慢 戊午中秋同既庭 木兰花慢四首 其一 木兰花慢·豆花轻雨霁 木兰花慢 其三 断桥残雪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夜坐偶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赈穷济乏 邑字旁的字 瓦罐不离井口破 高步通衢 尣字旁的字 包含揪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旁的字 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蜻蛉 临危不苟 界沙 夭娜 四点底的字 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谷字旁的字 诵书 前朝后代 遛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