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平望》

时间: 2025-05-02 04:53:07

诗句

寸碧闯高浪,孤墟明夕阳。

水柳摇病绿,霜蒲蘸新黄。

孤屿乍举网,苍烟忽鸣榔。

波明荇叶颤,风熟苹花香。

鸡犬各村落,蓴鲈近江乡。

野寺对客起,楼阴濯沧浪。

古来离别地,清诗断人肠。

亭前旧时水,还照两鸳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3:07

原文展示:

过平望
寸碧闯高浪,孤墟明夕阳。
水柳摇病绿,霜蒲蘸新黄。
孤屿乍举网,苍烟忽鸣榔。
波明荇叶颤,风熟苹花香。
鸡犬各村落,蓴鲈近江乡。
野寺对客起,楼阴濯沧浪。
古来离别地,清诗断人肠。
亭前旧时水,还照两鸳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傍晚景象,诗人站在高处,俯瞩眼前的碧水与波浪,夕阳照耀下的孤零村庄显得格外明亮。水边的柳树随着微风轻轻摇曳,显得有些病态,霜降后的蒲草沾上了新鲜的黄色。孤独的岛屿上,渔网刚刚被抛下,远处的苍烟中传来榔头敲击的响声。水波荡漾,水草轻颤,风中带来了苹果花的香气。村落中鸡犬相闻,水草与鲈鱼靠近江乡。野外的寺庙对着客人升起,楼宇的阴影在清澈的水面上晃动。古往今来都是离别之地,清诗令人断肠。亭前的旧水依旧映照着两只鸳鸯。

注释:

  • 寸碧:形容水色碧绿。
  • 闯高浪:穿过高高的波浪。
  • 孤墟:孤单的村落。
  • 水柳:水边的柳树。
  • 摇病绿:柳树摇曳中显得有些病态的绿色。
  • 霜蒲:霜打过的蒲草。
  • 蘸新黄:沾上新鲜的黄色。
  • 孤屿:孤立的小岛。
  • 乍举网:刚刚抛下渔网。
  • 苍烟:远处的烟雾。
  • 鸣榔:敲打榔头的声音。
  • 波明:水波清澈。
  • 荇叶颤:水草轻轻摇动。
  • 风熟:风中带有成熟的气息。
  • 苹花香:苹果花的香味。
  • 鸡犬各村落:村落中鸡犬相闻。
  • 蓴鲈:水草与鲈鱼,指水乡的特产。
  • 野寺:乡间的寺庙。
  • 对客起:向客人致意。
  • 楼阴濯沧浪:楼宇的阴影在水面上漂浮。
  • 古来离别地:古往今来的离别之地。
  • 清诗断人肠:清朗的诗句令人伤感。
  • 亭前旧时水:亭前的旧水依旧存在。
  • 鸳鸯:成双成对的鸟,象征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介甫,号君复,江苏吴江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歌在内容上多描写乡村风光、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过平望》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以自己对故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感伤。

诗歌鉴赏:

《过平望》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乡村生活的诗,诗中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与对离别的伤感。诗的开头便以“寸碧闯高浪”引入,展现出一个碧水荡漾、波浪翻涌的景象,紧接着描绘了孤独的村庄在夕阳下的宁静与美丽。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乡村生活的深情。

诗中“水柳摇病绿,霜蒲蘸新黄”展现了春秋交替的景象,柳树与蒲草的描写不仅突显了环境的变化,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脆弱。孤岛的渔网、远处的榔头声,构建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给人以宁静、和谐的感受。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情感的表达,“古来离别地,清诗断人肠”一句,深刻表达了离别的伤感。诗人通过对故乡与亲友的回忆,唤起了人们对离别的共鸣,情感真挚而深沉。最后一句“亭前旧时水,还照两鸳鸯”更是以鸳鸯象征爱情,表达了对美好过往的向往与不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乡土的深情,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寸碧闯高浪:描绘碧绿的水波与高高的浪潮,构成了一幅自然美景。
  2. 孤墟明夕阳:夕阳下的孤村显得格外明亮,孤独而美丽。
  3. 水柳摇病绿:水边的柳树在微风中摇曳,显得有些病态。
  4. 霜蒲蘸新黄:霜后的蒲草沾上了新的黄色,生机与枯萎交织。
  5. 孤屿乍举网:孤岛上,渔网刚刚被抛下,展现出渔夫的生活场景。
  6. 苍烟忽鸣榔:远处的烟雾中传来榔头的敲击声,暗示着乡村的生机。
  7. 波明荇叶颤:水波清澈,水草轻轻摇动,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8. 风熟苹花香:风中带有苹果花的香气,给人一种温暖、熟悉的感觉。
  9. 鸡犬各村落:村落中鸡犬相闻,营造出一种家常生活的景象。
  10. 蓴鲈近江乡:水草与鲈鱼的搭配,描绘了水乡的富饶。
  11. 野寺对客起:乡间寺庙对着客人,表达了对来客的热情。
  12. 楼阴濯沧浪:楼宇的阴影在清澈的水面上漂浮,增添了一种幽静的氛围。
  13. 古来离别地:古往今来都是离别之地,表达了诗人的感伤与思考。
  14. 清诗断人肠:清朗的诗句令人伤感,情感真挚而深沉。
  15. 亭前旧时水:亭前的旧水依旧存在,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16. 还照两鸳鸯:旧水中映照着两只鸳鸯,象征着爱情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寸碧闯高浪”,将水的颜色与浪潮结合,生动形象。
  • 拟人:如“水柳摇病绿”,赋予柳树以人的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鸡犬各村落,蓴鲈近江乡”,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离别的伤感。诗人在描绘美丽景色的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深情,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水: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夕阳: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柳树:象征柔弱与脆弱。
  • 鸳鸯:象征爱情与美好回忆。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碧水与夕阳:常在古诗中象征美好与短暂。
  • 柳树:古往今来常作为离别之意的象征。
  • 鸳鸯:在中国文化中,鸳鸯常被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过平望》是哪个朝代的诗作?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鸡犬各村落”表达了什么意象? A. 离别的伤感
    B. 乡村的生活气息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友人的思念

  3. “亭前旧时水,还照两鸳鸯”中“鸳鸯”象征什么? A. 友情
    B. 亲情
    C. 爱情
    D. 离别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舟唱晚》(王勃)
  • 《山居秋暝》(王维)

诗词对比:

  • 《过平望》《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与乡村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山居秋暝》更侧重于秋天的萧瑟,而《过平望》则表现了温暖的傍晚情景。

粗略解读:

《过平望》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与对生活的思考;而《山居秋暝》则通过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两首诗作皆反映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然与情感的细腻观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的诗集与研究文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叹征人 遣兴·把盏非怜酒 筇竹杖寄僧 海翻 赴安南却寄台司 和王昭符进士赠洞庭赵先生 寄鄠杜李遂良处士 言怀·恨乏平戎策 杂歌谣辞。步虚词 南海神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又当别论 公耳忘私,国耳忘家 轮扁斫轮 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秽结尾的成语 赤字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家长理短 任所欲为 抵足谈心 金字旁的字 顽素 襟鬲 五丑 首字旁的字 一物一主 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