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9:06
同王适赋雪
作者:苏辙
北风吹雨雨不断,
遍满虚空作飞霰。
纸窗独卧不成眠,
茅屋无声时一泫。
鸟乌错莫寒未起,
庭户空明夜惊旦。
重楼复阁烂生光,
绝涧连山漫不见。
夹砌双杉洗更碧,
满田碧草埋应烂。
城中闭户无履迹,
市上孤烟数晨爨。
细排玉著短垂檐,
暗结轻冰时入研。
拨灰有客顾尊俎,
迹兔何人试鹰犬。
未容行役扫车毂,
应有老农歌麦饭。
一来江城若俄顷,
四见白花飞面旋。
坐看酒瓮谁敢尝,
归踏冰泥屡成溅。
年来桥板断不属,
莫出肩舆足忧患。
到家昏黑空自笑,
诉妇勤劳每长叹。
床头有酒未用沽,
囊里无钱不劳算。
更令雪片大如手,
终胜溪瘴长熏眼。
谒告犹能不出门,
典衣共子成高宴。
北风不停地吹着雨,雨水不断地洒落,
满天飞舞着雪花。
我独自躺在纸窗内辗转难眠,
茅草屋内静悄悄的,偶尔传来一声叹息。
鸟儿尚未醒来,庭院中一片空明,夜里让人惊醒迎接黎明。
高楼和阁楼闪烁着光芒,
深谷连绵的山峦仿佛消失不见。
夹在墙边的双杉显得更加碧绿,
满田的碧草似乎被掩埋。
城里关着门,没有人走动的痕迹,
市场上孤烟缕缕,几家晨炊的烟火。
屋檐下挂着的冰晶如玉般玲珑,
在暗处轻轻地凝成冰。
拨开灰烬,客人顾盼尊俎,
那兔子的踪迹是谁在试探鹰犬的?
不让行人扫车辙,
应该有老农在歌唱麦饭。
一来江城似乎就在瞬间,
四处可见白花飞舞。
坐看酒缸,谁敢品尝,
回家时踏冰泥,常常溅起。
这些年来桥板断裂无处可靠,
不出门就别担心有何忧虑。
回到家中,昏暗的屋内自我一笑,
向妻子诉说勤劳的辛苦,长叹不已。
床头有酒却未曾去买,
囊中无钱,不必去算。
更有那雪花大如手,
终究胜过溪边的湿气熏眼。
即使拜访,也能不出门,
穿上衣服与儿子共赴一场盛宴。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与兄苏轼并称“苏门兄弟”。他以诗文、散文和词作闻名于世,作品常富有哲理和人情味。
创作背景:
《同王适赋雪》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寒冬时节,诗人表达了在雪天的孤独与思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苏辙的《同王适赋雪》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季雪天的安静与孤寂。开篇描绘北风和雪的纷飞,首先营造了寒冷的氛围,随后通过纸窗的孤独和茅屋的寂静,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孤独感。诗中多次提及“无声”、“空明”等词汇,强调了雪天的静谧与空灵。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又描写了城中闭户、空无一人的景象,进一步加强了孤独的氛围。然而,在这种孤寂中,诗人也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提到“应有老农歌麦饭”,暗示生活的继续与希望。
最后,苏辙以自嘲的语气结尾,表达了对现实的接受与乐观的态度。诗中通过细致的意象与生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现了诗人在雪中对生活的无奈与释然,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生活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雪天的宁静与生活的琐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活的哲思,表达了在孤独中对家庭与生活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纸窗”象征什么?
A. 温暖的家
B. 孤独的思考
C. 自然的美
“夹砌双杉洗更碧”中的“双杉”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树木
B. 一种房屋结构
C. 一种花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对,苏辙的《同王适赋雪》更倾向于表现冬季的静谧与内心的反思,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心境,二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