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南歌子 其六》

时间: 2025-04-23 21:55:52

诗句

掬溜愁蘋捲,投竿喜藻开。

莲舟棹女夜归来。

争照水中、髻子落金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55:52

原文展示:

掬溜愁蘋捲,投竿喜藻开。莲舟棹女夜归来。争照水中髻子落金钗。

白话文翻译:

捧起流动的愁苦,卷起浮萍;投下钓竿,心中欢喜,水草茂盛。夜幕降临,划着莲舟的女子归来,争相照耀水中,发髻上的金钗纷纷落下。

注释:

  • :捧,拿起的意思。
  • 溜愁:流动的愁苦,形容心中的愁绪如水般流动。
  • :浮萍,一种水生植物,常用来比喻愁绪或无根的漂泊。
  • 投竿:抛下钓竿,指钓鱼的动作。
  • :水草,生长在水中的植物,象征着生机和活力。
  • 莲舟:用莲花为名的船,象征着柔美和恬静。
  • 髻子:发髻,古代女子的发型。
  • 金钗:金色的发钗,象征美丽与富贵。

典故解析:

本诗中涉及到的“莲舟”象征着宁静与雅致,历史上常用莲花来比喻清白和高洁的品德。“金钗”是古代女子的重要饰品,代表着身份和地位,同时也隐含着女性的柔美与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奇龄(约1620年-约1710年),字子韶,号惕庵,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南歌子》是毛奇龄创作的一首曲子,写于清代,时代背景是明末清初,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宁静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水乡夜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开头两句“掬溜愁蘋捲,投竿喜藻开”中,诗人通过捧起愁绪与投下钓竿的对比,展示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愁苦如流动的水,令人感到无奈,而投竿则象征着希望与追求。接下来的“莲舟棹女夜归来”,描绘了夜晚女子划船归来的情景,给人一种温柔宁静的感觉。最后一句“争照水中髻子落金钗”则通过女子的发钗与水面的倒影,表达了美丽与生命的瞬息万变,展示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掬溜愁蘋捲”:动词“掬”与“捲”形成对比,前者强调情感的流动性,后者则是对愁绪的掩盖。
    • “投竿喜藻开”:钓鱼的动作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 “莲舟棹女夜归来”:夜晚的宁静与温暖,女子的归来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 “争照水中髻子落金钗”:水中的倒影增加了诗的层次感,展现了美与生命的瞬息。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作流动的水,生动形象。
    • 对仗:如“投竿喜藻开”,形成对称美。
    • 拟人:水中倒影似乎在争相照耀,赋予情景以生命。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间景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展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意象分析:

  • 愁蘋:象征着心中的愁苦,流动的水表明愁绪无处不在。
  • 莲舟:象征着优雅与宁静,体现了女性的柔美。
  • 金钗:代表着美丽与地位,隐含着对女性美的赞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掬溜愁蘋捲”中的“掬”是什么意思? A. 走
    B. 拿起
    C. 放下
    D. 倒掉

  2. “莲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战争
    B. 宁静与优雅
    C. 贫穷
    D. 快乐

  3. 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A. 绝望
    B. 期望与思考
    C. 恐惧
    D. 喜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与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毛奇龄更侧重于女性的柔美与内心的矛盾,而杨万里则更关注于晨昏变化带来的感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概论》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摸鱼儿 菱 摸鱼儿十五首 其二 摸鱼儿 丁酉岁阑灯下忽忆前岁陈仲弘元帅招谈京邸,促膝论心,公有君果命途多舛之语,阁笔悽然,赋呈此曲 摸鱼儿六首 其五 摸鱼儿 摸鱼儿 癸巳除夕书怀 摸鱼儿 酒边留同年徐云屋 摸鱼儿 粤尼九姑专图谶,能按谱道人三生事。余往询三世,赫然人也,赋此解颐 摸鱼儿 首夏归杭过吴淞景物清旷有会而作 摸鱼儿 其二 再赋美人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西字头的字 厄会 同舟敌国 五积六受 文字旁的字 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赫赫有名 包含媒的成语 暴戾恣睢 一钱不名 言者 千门万户 该房 还归 齒字旁的字 包含础的词语有哪些 耳字旁的字 釆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