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6:53
失题一首
苏轼 〔宋代〕
读书头欲白,相对眼终青。
身更万事已头白,相对百年终眼青。
看镜白头知我老,平生青眼为君明。
故人相见尚青眼,新贵如今多白头。
江山万里将头白,骨肉十年终眼青。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读书时,尽管白发渐生,但眼神依旧明亮。虽然自己经历了许多事情,头发也逐渐变白,眼睛却在一百年后仍能保持清澈的光彩。看着镜子里的白头发,知道自己已经老去,但自己一生中始终为朋友保持着明亮的眼神。与旧友相见时,眼神依然清澈,而如今的新贵却大多已是白发苍苍。纵使江山万里,自己也会渐渐变老,但与亲人相处的十年间,眼神依旧保持明亮。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确的典故,但通过“白头”和“青眼”的对比,表达了人生的沧桑与时间的流逝。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等作品均有极高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苏轼晚年,他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身处政治动荡之中,常常感叹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苏轼的《失题一首》通过对比“白头”和“青眼”,深刻反映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读书头欲白,相对眼终青”,字面上看似简单的描述,却蕴含着深厚的人生智慧。即使头发渐白,眼神却依旧明亮,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在中间的两句中,苏轼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表露出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尽管经历了许多事情,头发变白,但眼神依旧清澈,象征着内心的纯真与执着。在与故人的重逢中,他依然能够保持那份青涩的眼神,而新贵们却因为权力和地位的变化,变得白发苍苍,失去了曾经的朝气。
最后,通过“江山万里将头白,骨肉十年终眼青”,苏轼将个人的感受上升到对国家和家庭的思考。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亲情的温暖依然能够带给人们一份清澈与明亮。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特有的豁达与洒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白头”和“青眼”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以及内心的坚持,传达出对人生、友情和亲情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故人相见尚青眼”,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老朋友见面时依然年轻
B. 老朋友见面时眼神依旧清澈
C. 老朋友见面时已经不认得
诗中“白头”与“青眼”的象征意义分别是什么?
A. 白头代表年轻,青眼代表成熟
B. 白头代表老去,青眼代表纯真
C. 白头代表冷漠,青眼代表热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苏轼的《失题一首》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者都在反映人生哲理与时间的流逝,但苏轼更强调内心的明亮与友情,而李白则表现出对人生享乐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