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5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54:27
上已日学诸同舍饮王都尉园
作者:司马光 〔宋代〕
冠苔郁相依,名园花未稀。
游丝萦复展,狂絮堕还飞。
积弩遗风陋,兰亭旧俗微。
何如咏沂水,春服舞雩归。
在郁郁葱葱的苔藓中,映衬着一片名园,鲜花并不稀少。
游丝缠绕着,轻柔地展开,狂风中的飞絮时而落下,时而又随风飞舞。
堆积的弩箭残留着风尘,兰亭的旧俗已显得微不足道。
不如吟咏沂水,身着春装,参加祭祀归来。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擅长诗词,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此诗作于司马光与同舍之友聚会饮酒之际,环境优雅,诗人感慨于自然之美和人文传统的对比,表达了对于旧风俗的反思与新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开头两句,诗人以“冠苔”和“名园”描绘了一个生机盎然的园林,似乎生活在这片美景中令人心旷神怡。接着“游丝”和“狂絮”的描写,进一步传达了春日的轻盈与自由,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然而,随后的“积弩”和“兰亭”的提及,开始转向对旧日传统的反思,似乎暗示着对战争和陈旧习俗的厌倦。最后一句以“何如咏沂水”收尾,展现出诗人对清新自然和纯粹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希望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心声。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与现代生活的思考与取舍。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对旧日传统的反思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诗中提到的“游丝”指代什么?
A. 柳絮
B. 细长的丝线
C. 传统的诗歌
D. 自然的风景
诗中“兰亭”的传统象征什么?
A. 战争
B. 文人雅集
C. 自然美
D. 现代生活
答案: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较,司马光的这首诗更注重对人文传统的反思,而王维则通过简约的自然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却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