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2:14
奉和经略庞龙图延州南城八咏 其二 供兵硙
作者:司马光〔宋代〕
晨暮响寒泉,飞轮驶风转。
士饱气益振,轻与先零战。
清晨和黄昏,听见寒泉的响声,
飞轮在风中转动。
士兵们吃得饱,士气更加高涨,
轻松与敌军交战。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广为人知的典故,但“士饱气益振”可以联系到历史上士兵在战争中如何依赖粮草和士气来决定胜负。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提倡儒家思想,重视历史对现实政治的指导作用。其诗作以简练、明快著称,具有人文关怀。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军事和政治气候动荡的年代,诗人以描写军队备战和士兵的士气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诗作旨在激励士气,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奉和经略庞龙图延州南城八咏 其二 供兵硙》是一首描绘军队备战和士气的诗。开头两句通过描写晨暮的寒泉声和飞轮的运转,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充满活力的氛围。这里的“寒泉”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隐喻着战争的冷酷与不易。而“飞轮”则象征着战斗的准备和迅速反应,暗示着战争的不可避免。
接下来的两句“士饱气益振,轻与先零战”则直接表达了士兵们的状态。士兵们吃饱了,精神状态也因此得到了提升,展现出强烈的战斗欲望。这种对比不仅反映出战争中的人性,也突显了后勤保障的重要性。如果士兵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他们的士气将会大幅降低,从而影响到战斗的结果。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有力,语言上通俗易懂,情感上充满了对士兵的关心和对战争的深刻思考。通过这一描写,诗人传达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士兵的鼓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此诗主要表达了对士兵生活保障与士气的重视,强调在战争中,良好的后勤保障是胜利的关键。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飞轮”主要象征什么?
A. 安静的生活
B. 战斗的准备
C. 自然的美景
D. 人民的幸福
填空题:诗中提到“士饱气益振”,表示士兵的__提高了。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寒泉”是指温暖的水源。 (对/错)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较,杜甫在诗中表现出对国家沦陷的悲痛,而司马光则更侧重于士兵的状态和战斗的准备,反映出不同的历史视角和情感基调。
这些参考书目可以帮助深入理解该诗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