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奉和经略庞龙图延州南城八咏 其二 供兵硙》

时间: 2025-04-30 18:52:14

诗句

晨暮响寒泉,飞轮驶风转。

士饱气益振,轻与先零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2:14

原文展示

奉和经略庞龙图延州南城八咏 其二 供兵硙
作者:司马光〔宋代〕

晨暮响寒泉,飞轮驶风转。
士饱气益振,轻与先零战。

白话文翻译

清晨和黄昏,听见寒泉的响声,
飞轮在风中转动。
士兵们吃得饱,士气更加高涨,
轻松与敌军交战。

注释

  1. 晨暮:早晨和傍晚。
  2. 响寒泉:指寒泉发出的声音,象征战斗的紧张氛围。
  3. 飞轮:指战车或武器上的转动部分,象征战争的准备。
  4. 士饱气益振:士兵吃得饱,士气增强。
  5. 轻与先零战:轻装出战,容易取得胜利。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广为人知的典故,但“士饱气益振”可以联系到历史上士兵在战争中如何依赖粮草和士气来决定胜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提倡儒家思想,重视历史对现实政治的指导作用。其诗作以简练、明快著称,具有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军事和政治气候动荡的年代,诗人以描写军队备战和士兵的士气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诗作旨在激励士气,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诗歌鉴赏

《奉和经略庞龙图延州南城八咏 其二 供兵硙》是一首描绘军队备战和士气的诗。开头两句通过描写晨暮的寒泉声和飞轮的运转,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充满活力的氛围。这里的“寒泉”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隐喻着战争的冷酷与不易。而“飞轮”则象征着战斗的准备和迅速反应,暗示着战争的不可避免。

接下来的两句“士饱气益振,轻与先零战”则直接表达了士兵们的状态。士兵们吃饱了,精神状态也因此得到了提升,展现出强烈的战斗欲望。这种对比不仅反映出战争中的人性,也突显了后勤保障的重要性。如果士兵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他们的士气将会大幅降低,从而影响到战斗的结果。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有力,语言上通俗易懂,情感上充满了对士兵的关心和对战争的深刻思考。通过这一描写,诗人传达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士兵的鼓励。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晨暮响寒泉:描绘清晨和傍晚寒泉流动的声音,暗示战斗的氛围。
    • 飞轮驶风转:表现战斗装备的运转,强调战争准备的紧迫性。
    • 士饱气益振:士兵吃得饱,精神状态提升,表现出士气的强盛。
    • 轻与先零战:指轻装出战,可迅速应对敌人,表现出对战斗的自信。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寒泉”作为战斗气氛的象征。
    • 对仗:如“晨暮”和“飞轮”,形成对比和呼应。
  3. 主题思想: 此诗主要表达了对士兵生活保障与士气的重视,强调在战争中,良好的后勤保障是胜利的关键。

意象分析

  1. 寒泉:象征冷酷的战争环境,同时也代表着生命的源泉,暗示战争中的生死存亡。
  2. 飞轮:象征战争的动感和快速反应,代表着军队的战斗准备。
  3. 士兵:代表着国家的希望和力量,强调士气对战争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飞轮”主要象征什么? A. 安静的生活
    B. 战斗的准备
    C. 自然的美景
    D. 人民的幸福

  2. 填空题:诗中提到“士饱气益振”,表示士兵的__提高了。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寒泉”是指温暖的水源。 (对/错)

答案

  1. B
  2. 士气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较,杜甫在诗中表现出对国家沦陷的悲痛,而司马光则更侧重于士兵的状态和战斗的准备,反映出不同的历史视角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辞典》

这些参考书目可以帮助深入理解该诗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留山间种艺十绝 转调二郎神/二郎神 次韵别方时父 汉儒二首 沁园春·天造梅花 赵清献墓 方蒙仲秘书哀诗三首 水调歌头·老年有奇事 又得湖字 凯歌十首呈贾枢使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矢字旁的字 舟字旁的字 看碧成朱 抹月批风 义塾 汍澜 向道 高枕而卧 戛釜撞翁 巾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陈莇 瞻给 屹然挺立 枪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