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5:26
原文展示:
酬裴起居西亭留题(一作留赠) 武元衡 〔唐代〕 艳歌能起关山恨,红烛偏凝寒塞情。 况是池塘风雨夜,不堪丝管尽离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艳丽的歌声能够唤起边关山川的哀愁,红烛偏偏凝聚了寒冷边塞的情感。更何况是在池塘边风雨交加的夜晚,怎能忍受丝竹管弦奏出的全是离别的哀声。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元衡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边塞生活和政治抱负。这首诗是他在边塞任职期间,应裴起居之邀而作,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感慨和对离别的哀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武元衡在边塞任职期间,应裴起居之邀而作,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感慨和对离别的哀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艳丽的歌声和红烛的意象,表达了边塞的孤寂和离别的哀愁。诗中的“艳歌能起关山恨”一句,用艳丽的歌声唤起边关山川的哀愁,形象生动。而“红烛偏凝寒塞情”则通过红烛的意象,表达了边塞的寒冷和孤寂。后两句“况是池塘风雨夜,不堪丝管尽离声”则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哀愁,通过风雨交加的夜晚和丝竹管弦的离声,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边塞的孤寂和离别的哀愁。通过艳丽的歌声、红烛的意象、风雨交加的夜晚和丝竹管弦的离声,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感慨和对离别的哀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艳歌”指的是什么? A. 艳丽的歌声 B. 艳丽的舞蹈 C. 艳丽的服饰 D. 艳丽的风景
诗中的“红烛”象征什么? A. 温暖和喜庆 B. 寒冷和孤寂 C. 光明和希望 D. 黑暗和恐惧
诗中的“丝管”指的是什么? A. 丝竹管弦乐器 B. 丝绸和管子 C. 丝线和管子 D. 丝线和竹子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