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韦侍御司议赴东都》

时间: 2025-05-06 02:00:58

诗句

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

文宪芙蓉沼,元方羔雁群。

河关连巩树,嵩少接秦云。

独有临风思,睽携不可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0:58

原文展示: 送韦侍御司议赴东都 武元衡 〔唐代〕 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 文宪芙蓉沼,元方羔雁群。 河关连巩树,嵩少接秦云。 独有临风思,睽携不可闻。

白话文翻译: 洛京距离虽近千里,离别的情绪却纷纷扰扰。 文宪在芙蓉池边,元方与群臣如羔雁般聚集。 河关与巩树相连,嵩山与秦地的云相接。 唯有临风时的思念,离别的声音无法听见。

注释:

  • 洛京:指洛阳,唐代东都。
  • 文宪:指文宪公,可能是指韦侍御的尊称。
  • 芙蓉沼:芙蓉池,古代文人雅集之地。
  • 元方:指韦侍御的名字或字。
  • 羔雁群:比喻群臣聚集,如羔羊和雁群。
  • 河关:指黄河的关隘。
  • 巩树:指巩县(今河南巩义)的树木。
  • 嵩少:指嵩山,少林寺所在地。
  • 秦云:指秦地的云,泛指陕西一带。
  • 睽携: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人。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任宰相。武元衡的诗风清新,擅长写景抒情,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武元衡为送别韦侍御赴东都洛阳而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和不舍,同时也描绘了洛阳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色,寄托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洛阳为背景,通过描绘离别的情感和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诗中“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直接表达了离别的情绪,而“文宪芙蓉沼,元方羔雁群”则通过文雅的场景和群臣聚集的意象,暗示了韦侍御的高贵身份和即将面临的繁忙公务。后两句“河关连巩树,嵩少接秦云”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意境和离别的氛围。最后一句“独有临风思,睽携不可闻”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离别时的无奈和悲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洛阳虽近,但离别的情绪却纷乱复杂。
  2. “文宪芙蓉沼,元方羔雁群”:文宪公在芙蓉池边,元方与群臣如羔雁般聚集。
  3. “河关连巩树,嵩少接秦云”:黄河关隘与巩树相连,嵩山与秦地的云相接。
  4. “独有临风思,睽携不可闻”:唯有临风时的思念,离别的声音无法听见。

修辞手法:

  • 比喻:“羔雁群”比喻群臣聚集。
  • 对仗:“河关连巩树,嵩少接秦云”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和思念。诗人通过对洛阳及其周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友人离别的深情表达,展现了离别的无奈和思念的深切。

意象分析:

  • 芙蓉沼:象征文雅和高贵。
  • 羔雁群:象征群臣聚集,公务繁忙。
  • 河关、巩树、嵩少、秦云:象征洛阳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色,增强了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洛京”指的是哪个城市? A. 长安 B. 洛阳 C. 开封 D. 南京
  2. “文宪芙蓉沼”中的“文宪”可能指的是什么? A. 韦侍御的名字 B. 韦侍御的尊称 C. 芙蓉池的名字 D. 文人的雅号
  3. “独有临风思,睽携不可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思念 D. 惊讶 答案: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不舍。
  • 杜甫的《春望》: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与武元衡的《送韦侍御司议赴东都》: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边疆的忧虑,而武元衡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武元衡的全部诗作。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武元衡的一些代表作。
  • 《唐代诗人传记资料汇编》:提供了武元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相关查询

从光师求花 辞粟操 平山堂寄欧阳公 古庙 唐介 戏食雀 秋日寄满子权 夕日操 赠王平甫 赠庐山老居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嗐头 于以 文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一杖一条痕 同字框的字 伶优 辰字旁的字 杨花水性 琵琶 包含亢的词语有哪些 封坛 整旧如新 包含泄的词语有哪些 歹字旁的字 一介不取 包含矜的成语 师心自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