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宫怨》

时间: 2025-05-02 18:39:38

诗句

杨柳枝疎见月痕,夜香烧了锁宫门。

琵琶不有愁人听,谁识声中是怨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39:38

原文展示:

杨柳枝疎见月痕,夜香烧了锁宫门。琵琶不有愁人听,谁识声中是怨言。

白话文翻译:

在稀疏的杨柳枝间,可以看到月亮的痕迹;夜间的香料燃烧着,锁住了宫门。琵琶虽无愁人来听,谁又能理解那声声中的怨言呢?

注释:

  • 杨柳:指杨树和柳树,常用作春天的象征。
  • :稀疏、稀少的意思。
  • 月痕:月亮的痕迹,指月光。
  • 夜香:夜晚燃烧的香料,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锁宫门:指封闭的宫门,象征着孤独和被禁锢的生活。
  • 琵琶:一种弦乐器,常用于表达情感。
  • 愁人:忧愁的人。
  • 怨言:指心中的怨恨和不满。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其所描绘的宫廷生活和孤独感,常见于古代文学中,尤其在描述女子的处境时常常涉及到情感的压抑和内心的苦闷。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徐照,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文风著称。
  •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宋代,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宫廷女子的孤独和无奈。

诗歌鉴赏:

《宫怨》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宫廷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被禁锢生活的无奈。诗中通过“杨柳枝疎见月痕”,描绘出一种寂静、孤独的夜晚场景,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夜香烧了锁宫门”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感,夜香的芬芳和宫门的锁闭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美丽的外表下却是被禁锢的命运。最后两句“琵琶不有愁人听,谁识声中是怨言”更是将这种压抑的情绪推向高潮,琵琶作为一种乐器,理应带来音乐的愉悦,但在这里却无人倾听,音声中的怨言无人理解,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晰,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承受的孤独与悲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杨柳枝疎见月痕”:杨柳枝稀疏间隙中偶尔映出月光,暗喻孤独的心境。
    • “夜香烧了锁宫门”:夜间香料燃烧着,象征着宫廷的封闭和女子的无奈。
    • “琵琶不有愁人听”:琵琶虽美,却无人倾听,表现出孤独感。
    • “谁识声中是怨言”:即使是音乐也无人理解,凸显内心的苦楚。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杨柳与月光相结合,描绘出一种清幽的环境。
    • 对仗:诗句中形成了对称的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在封建社会中,特别是女性所承受的孤独与无奈,强调了内心情感的压抑与渴望被理解的心情。

意象分析:

  • 杨柳:象征着春天与柔情,反映出女子的柔弱与孤独。
  • 月痕:象征着美好与遥不可及的事物,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向往。
  • 夜香: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却被锁在宫墙之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意象主要包括哪些?
      • A. 杨柳、月痕、夜香
      • B. 山川、河流、花草
      • C. 太阳、星星、海洋
    2. 诗中的琵琶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悲伤与孤独
      • C. 战斗与勇气
    3. 本诗表现的主要情感是?
      • A. 幸福
      • B. 孤独与无奈
      • C. 兴奋与喜悦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王维的《相思》
  • 诗词对比

    • 徐照的《宫怨》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但前者更侧重于封闭的宫廷生活,后者则更多展现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相关研究书籍

相关查询

和马公弼雪 过弋阳观竞渡 再观十里塘捕鱼有叹 送周起宗经干赴桂林帅幕 郡圃杏花二首 二月一日雨寒五首 和张功父梅诗十绝句 招陈益之、李兼济二主管小酌。益之指蚕豆云 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四首 严陵决曹易允升自官下遣骑归写予老丑因题其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殚精极思 怒目睁眉 昂结尾的成语 杳开头的成语 龍字旁的字 立字旁的字 包含谜的词语有哪些 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而字旁的字 漏春和尚 十室九空 玄妙观 耒字旁的字 朝云暮雨 原繇 当轴处中 筹添海屋 顺毛摸驴 龙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