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奉使往蜀路傍见山花吟寄乐天 其一》

时间: 2025-07-26 20:24:32

诗句

深红山木艳丹云,路远无由摘寄君。

恰似牡丹如许大,浅深看取石榴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0:24:32

原文展示:

深红山木艳丹云,
路远无由摘寄君。
恰似牡丹如许大,
浅深看取石榴裙。

白话文翻译:

在深红的山木下,艳丽的云彩如丹一样,
路途遥远无从摘取(花)寄给你。
这花恰似牡丹般的娇美,
看那深浅的色泽如同石榴裙。

注释:

  • 深红山木:山中生长的深红色植物。
  • 艳丹云:形容云彩颜色如鲜艳的丹色。
  • 路远无由:路途遥远,无法寄送花朵。
  • 牡丹:一种花,象征美丽和富贵。
  • 石榴裙:形容裙子的颜色和花朵的色泽相似。

典故解析:

  • 牡丹:在中国文化中,牡丹常被视为“花中之王”,象征富贵与繁华。
  • 石榴裙:石榴的花色鲜艳,常与美丽的女性形象联系在一起,形容裙子色彩鲜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字微之,唐代诗人,与白居易并称“元白”。他以五言诗闻名,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稹奉使前往蜀地的途中,途经山花盛开的地方。诗人因思念友人而写下此诗,将美丽的山花寄托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的红花,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开头两句通过生动的色彩描写,展现了山花的艳丽和云彩的美丽,形成了一个恬静而美好的自然画面。接着,诗人表达了由于路途遥远而无法将这美丽的山花赠与友人的遗憾,情感真挚而深沉。最后两句将山花与牡丹相提并论,突出了山花的娇美,石榴裙的比喻则增添了一种柔美的女性气息,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还通过对比和隐喻深化了主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友谊的珍视。诗中的意象清新,情感细腻,体现了元稹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深红山木艳丹云:描绘深红色的山木在艳丽的云彩映衬下,形象生动。
  2. 路远无由摘寄君:表达因路途遥远而无法将花寄给友人的无奈。
  3. 恰似牡丹如许大:将山花的美丽与牡丹相比较,强调其娇美。
  4. 浅深看取石榴裙:用石榴裙的色泽来形容花的颜色,增强了视觉的表现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朵比作牡丹,突显其美丽。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和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友情的珍视,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花:象征自然的美与生命的活力。
  • 牡丹:象征富贵与美丽。
  • 石榴裙:象征女性的柔美与色彩的丰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此诗的作者是?

    • A. 白居易
    • B. 元稹
    • C.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花朵与何种花比较?

    • A. 玫瑰
    • B. 牡丹
    • C. 菊花
  3. 诗中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情感?

    • A. 喜悦
    • B. 思念
    • C. 悲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表现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思念,但风格更加沉郁,情感更为深邃。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现孤独与自酌的情感,与元稹的思念之情形成对比,展现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秋思 泛舟观桃花五首 其二 冬夕 寒食临川道中 醉赋 寺楼月夜醉中戏作 幽居书事二首 其一 游近村 丙寅元日 思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攴字旁的字 鼓字旁的字 朔漠 水字旁的字 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飨士 亡不旋踵 越次躐等 半梦半醒 拒止 建画 蔚为大观 馬字旁的字 一笔抹摋 薄今厚古 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