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观心处》

时间: 2025-08-10 02:39:26

诗句

满坐喧喧笑语频,独怜方丈了无尘。

灯前便是观心处,要似观心有几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0 02:39:26

观心处

作者: 元稹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满坐喧喧笑语频,
独怜方丈了无尘。
灯前便是观心处,
要似观心有几人。

白话文翻译:

满屋子的人都在热闹地说笑,我却独自怜惜这方丈的宁静与清净。灯下的地方便是观心之处,似乎真正能观心的人又有多少呢?

注释:

  • 满坐: 指满屋的人。
  • 喧喧: 形容声音嘈杂、热闹。
  • 方丈: 比喻僧侣的住处,这里指的是一种清净空间。
  • 了无尘: 表示没有尘世的干扰。
  • 观心处: 指的是观察内心的地方,通常与修行和自省有关。
  • 几人: 反问句,表示真正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字微之,号公度,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应反映现实生活,其作品多描写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稹对人际关系、内心修行的思考之际,表现了他对世俗喧嚣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情怀。

诗歌鉴赏:

《观心处》通过对比热闹与宁静,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修行的思考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在喧嚣的环境中,诗人感到孤独,只有在方丈的静谧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热闹的场景,表现出一种外在的纷繁复杂,而后两句则引导读者回到内心深处,思考真正的自我。在“灯前便是观心处”一句中,灯光象征着智慧与觉悟,强调了内心观察的重要性。最后的反问“要似观心有几人”更是引发对现实的深刻思考,指出真正能做到心灵观察的人少之又少。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观察与反思,传达出一种渴望内心宁静、追求真实自我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满坐喧喧笑语频: 描绘了一个热闹的场景,表现出周围人们的欢声笑语。
  2. 独怜方丈了无尘: 诗人却独自珍惜那清净的方丈,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3. 灯前便是观心处: 灯光下是观察内心的地方,隐含反思与自省的意图。
  4. 要似观心有几人: 反问道,能够真正做到观心的人有多少,暗示内心修行的稀缺性。

修辞手法:

  • 对比: 热闹与宁静的对比,突出内心的渴望。
  • 反问: “几人”反问句增强了表达的深度和思考的力度。

主题思想: 本诗探讨了人们在喧闹的社会中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强调了真正自我观察的重要性,反映了对内心修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方丈: 象征宁静与心灵的清净。
  • : 象征智慧与觉悟,指引人们走向内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满坐喧喧笑语频”表达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安静的图书馆
    B. 热闹的聚会
    C. 寂寞的房间
    D. 自然的风景

  2. 诗人对“观心处”的理解是什么?
    A. 观看他人
    B. 观察内心
    C. 享受喧嚣
    D. 逃避现实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元稹与白居易的作品都探讨了生活的现实与内心的感受,但元稹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省,而白居易则更多表现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批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闻吉道士还俗因而有赠 送丁少府往唐上 杂曲歌辞。春游乐二首 杂曲歌辞。千里思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 送古之奇赴安西幕 江上逢司空曙(一作岳阳逢司空文明,得关中书) 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 听夜雨寄卢纶 忆友怀野寺旧居(一作答司空文明怀野寺旧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瞎天盲地 人不聊生 飘飘摇摇 页字旁的字 一言千金 羽蹈烈火 疏屏 饥歉 巳字旁的字 显重 包含拍的词语有哪些 草字头的字 耲耙 包含铁的词语有哪些 趋炎附势 阜字旁的字 龠字旁的字 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