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1:53
翰林两仙人,偶来听风竹。
萧萧玉千竿,采采绿一掬。
少时负不群,中岁乃见独。
嗟余长十年,所至恋三宿。
径当还笏归,奚俟揲蓍卜。
夜郎与儋耳,老大费往复。
宜州殿其后,路险车又覆。
山中采芝去,舍下炊粱熟。
两位翰林院的仙人,偶尔来这里听风中的竹声。
竹林轻轻摇曳,翠绿的竹叶如同一捧鲜嫩的绿意。
年轻时我不曾出众,中年后才发现自己独特。
唉,我在外漂泊了十年,所到之处都怀念那几宿的安宁。
我本该返回官场,何需再去占卜未来呢?
夜郎与儋耳的路途,年纪越大越觉劳累。
宜州的宫殿在后,路途险峻车子又翻覆。
在山中采集灵芝时,家中炊饭已熟。
作者介绍:刘克庄,宋代著名诗人,字文焕,号天池,因其作品多以山水、抒怀见长,风格独特,受到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刘克庄五十九岁时,表达了对年轻岁月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感慨,尤其是对漂泊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竹林仙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在清风竹声中,诗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宁静与和谐,仿佛进入了一个超脱世俗的境地。诗人回顾自己的人生旅程,感叹年轻时的不平凡和中年的成熟,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索。在离开的路途中,诗人意识到人生的艰辛和不易,尤其是年纪渐长后,体力和精力的逐渐衰退。最后,诗人通过在山中采芝的场景,唤起了对家庭的思念,表现出一种对平淡生活的向往。这种对自然、人生、家庭的深刻体悟,使整首诗充满了哲思与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翰林”指的是:
A. 学校
B. 官府
C. 农田
D. 市场
“夜郎与儋耳”中的“儋耳”指的是:
A. 一个朝代
B. 一个地名
C. 一种动物
D. 一个人名
诗人对年轻时的感受是:
A. 快乐
B. 孤独
C. 忙碌
D. 无忧
答案: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