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0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0:55
碾伯县
作者: 斌良 〔清代〕
蒲海沿边郡,峥嵘磴道盘。
河冰连地结,岭雪极天寒。
属国秋持节,将军老据鞍。
西戌今底定,何事剪楼兰。
这首诗描写了碾伯县的自然环境与历史背景。诗人站在蒲海边缘的郡县,看到崎岖的山道蜿蜒而上,河流结冰与大地相连,山岭上的雪覆盖着一片寒冷。虽然属国在秋天仍持有节令,但将军已年老,仍然坐拥战马。边疆的安定已经确定,那么为何还要去攻打楼兰呢?
斌良,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历史时期。其作品常常反映边疆的风土人情与历史背景,尤其关注国事与民生。他的作品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常以自然景观为寓意,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思考。
碾伯县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威胁与内部动乱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环境,表达对边防将士的敬意与对国家安定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的深思。
《碾伯县》是一首以边疆为背景的诗,展现了自然景观与历史现实的交织。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冰冷而雄浑的氛围。开头两句“蒲海沿边郡,峥嵘磴道盘”,生动描绘了山路的崎岖,营造出一种险峻的环境。接下来的“河冰连地结,岭雪极天寒”则进一步强化了寒冷的气候,给人以压迫感和紧迫感。
而后两句“属国秋持节,将军老据鞍”则转向人事,呈现出将军的老迈与边疆的安宁。诗人通过“西戌今底定,何事剪楼兰”引发对战争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无谓战争的质疑。这种对比在诗中形成了一种深邃的情感,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沉思。
总的来说,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定与民生幸福的期望,也反映出他对战争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整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在于对边疆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渴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反映出历史的沉重与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对和平与安定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蒲海”指的是哪个地方?
“将军老据鞍”中“据鞍”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剪楼兰”暗示了什么?
对比斌良的《碾伯县》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关注到边疆的艰难与国家的命运,但斌良更侧重于自然环境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多体现出个人的情感与对历史的反思。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与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历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