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商都杂兴 其二》

时间: 2025-05-07 07:20:26

诗句

明昌捺钵似坻平,水草丰时骆橐生。

一抹微云山翠外,舂锄依旧劝春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0:26

原文展示

商都杂兴 其二
作者: 斌良 〔清代〕

明昌捺钵似坻平,
水草丰时骆橐生。
一抹微云山翠外,
舂锄依旧劝春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明昌地区的平坦土地,草木丰盛,骆驼在此生长。一抹轻云飘浮在远山之外,农夫仍在催促春耕的到来。

注释

  • 明昌:指的是明朝的昌盛时期,或特指某个地方。
  • 捺钵:一种形状像平地的土壤,或指土壤的特性。
  • 坻平:指土地平坦。
  • 骆橐:指骆驼。
  • 舂锄:指农具,舂锄是用来耕地的工具。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土地、骆驼和春耕,反映了当时农耕社会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斌良,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涉及田园风光与农耕生活。

创作背景:此时社会相对安定,农业生产是主要的经济活动,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寄托了对农耕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明昌地区的自然风貌与农耕生活。诗的开头用“捺钵似坻平”描绘出一幅平坦的土地,给人一种宁静而安详的感觉。接着“水草丰时骆橐生”更是描绘了自然的富饶,水草丰美之时,骆驼在此生长,显示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

“一抹微云山翠外”则营造了诗人眼前的美丽风光,轻云和远山相映成趣,给人的视觉带来了一种清新感受。而最后一句“舂锄依旧劝春耕”则将视角拉回到农民的生活中,强调了春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诗人在这里传达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体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农耕场景,展现了清代农耕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蕴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明昌地区的土地特征,平坦而适宜耕作。
    • 第二联表现出水草丰美的自然环境,骆驼的存在象征着丰饶与富裕。
    • 第三联通过“微云”与“山翠”创造出一幅优美的自然画面,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
    • 第四联则强调农耕的持续性与重要性,表达了对春耕的期待与重视。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捺钵似坻平”形象地描绘土地的特征。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农耕生活的赞美,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 明昌:象征着丰饶与美好的土地。
  • 水草:代表自然的植物生机,反映了生生不息的生态。
  • 骆驼:象征着富裕与生生不息的生活方式。
  • 微云与山翠:构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明昌捺钵似坻平”中的“捺钵”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土地特征
    C. 农具

  2. 诗中提到的“骆橐”代表什么? A. 农民
    B. 骆驼
    C. 山

  3.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战争
    B. 自然与农耕
    C. 城市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描绘自然与田园生活的诗作。
  • 王维的《田园乐》:展现田园风光与人文情怀的诗作。

诗词对比

  • 比较斌良的《商都杂兴 其二》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均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田园生活的向往,但白居易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而斌良则注重自然环境的描绘与农耕生活的现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清代诗歌研究》
  • 《田园诗的魅力》

以上资料可帮助深入理解清代诗歌及斌良的作品。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鹊桥仙 鹊桥仙·乾饿 鹊桥仙 传信 鹊桥仙 七夕 鹊桥仙 鹊桥仙 其二 夏思 鹊桥仙二首 其一 鹊桥仙 鹊桥仙 寄妹 鹊桥仙 其三 落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活蹦乱跳 幺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世代簪缨 高不可攀 消胀酒 衣字旁的字 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走字旁的字 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铁索桥 冷幽幽 熟粪 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刀字旁的字 两手空空 包含悖的成语 露面抛头 邪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