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2:03
葛岭苔荒,孤山鹤去,重来漫醉觥船。屈指繁华,笙歌不似当年。酒垆依旧人何处,上裙腰草绿堪怜。转凄然,多少坟头,石马嘶烟。踏青犹记曩时路,但柳迷花港,燕触风帘。遮莫消凝,新愁更锁眉尖。蓬莱梦短心情懒,放轻桡且伴沤眠。莫憎嫌,刚度刘郎,又到桃边。
葛岭上的苔藓已变得荒凉,孤山的仙鹤早已离去,重游此地,酒船上我徜徉而醉。指着曾经的繁华,笙歌声已不再如往年那般动听。酒家依旧开着,但人却不知身在何处,裙下的草绿得令人怜惜。转眼间,心中悲凉,多少墓碑矗立,石马在烟雾中嘶鸣。踏青时仍记得往昔的道路,柳树迷离,花港缠绵,燕子轻触风帘。不要消散这份凝重的新愁,更让我眉头紧锁。梦中的蓬莱短暂而心情懒散,轻轻划桨,伴着水波沉沉入睡。别再憎恨和嫌弃,刚刚渡过刘郎的桥,又到桃花的边缘。
徐釚(公元1640年-公元1715年),字景舜,号寒山,清代诗人,生于江苏,擅长诗词,尤其以描绘自然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其作品多描绘西湖美景,充满浓厚的个人情感与历史感。
《高阳台·西湖感旧》创作于徐釚游览西湖时,感慨于时光流逝与往昔的美好。诗中表达了对故地的怀念与对过往繁华的惋惜,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沉淀。
《高阳台·西湖感旧》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西湖过往繁华的追忆。开篇即以“葛岭苔荒”道出时光的流逝,苔藓的荒凉象征着往昔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孤山鹤去,展现了自然与人事的变迁,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诗中“屈指繁华,笙歌不似当年”一句,通过简单的手指计算,将昔日的繁华与今时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勾勒出一种失落感。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回顾往昔的种种,心中涌现出新愁。石马嘶烟的意象,暗示着历史的沉重与生命的无常。踏青时的记忆与眼前的现实交织,柳迷花港、燕触风帘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却又映衬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最后,诗人以“蓬莱梦短心情懒”收尾,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尽管梦境短暂,心情却愈加沉重。在此,他轻轻划桨,伴着水波沉沉入睡,显示出一种对生活的释然,仿佛在告诉自己,即使过往再美好,也只能化作一缕烟云,珍惜眼前的宁静才是最重要的。
整首诗以西湖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最终达成一种对生活的释然与希望。
诗中提到的“葛岭苔荒”意指什么?
“新愁更锁眉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酒垆依旧人何处”中的“人何处”意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