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3:40
越山千万云门绝,
西僧貌古还名月。
清朝扫石行道归,
林下眠禅看松雪。
这首诗描绘了云门寺的美丽景色:
千山万水阻隔,云门的景色显得格外独特;
西方的僧人,容貌古朴,仍然被称为“名月”。
清晨,我在扫石之后沿着小路回家,
在树林下宁静地打坐,欣赏松树与雪的景致。
“云门”与“名月”都是与佛教文化相关的意象,代表着超然的境界和智慧。诗中提到的“西僧”可能是指传播佛教的僧侣,体现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皎然,唐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尤其以禅宗文化为背景。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佛教文化盛行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云门寺的敬仰与对禅宗思想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云门寺的自然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首句通过“越山千万”展现了云门寺的遥远与孤立,给人以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西僧”,不仅描绘出僧人的古朴形象,也暗示了佛教思想的传播。第三句“清朝扫石行道归”,体现了日常生活中的清净与自得,扫石的动作象征着清理心灵的尘埃。而最后一句“林下眠禅看松雪”,将读者带入一个恬静的禅境,松与雪的结合,象征了坚韧与纯洁,传达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体现了禅宗的精神核心。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宗思想的追求,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在繁忙生活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诗中提到的“清朝”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林下眠禅”中的“眠禅”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西僧”有什么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