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0:19
暗香 栀子花下有感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夜窗全黑。被一株栀子,凝来通白。拂水著烟,轻袅风枝送香雪。三十年前往事,曾记在康崇坊宅。见小玉罗袂亭亭,含笑趁凉摘。今夕。重露滴。总一任好花,满院狼籍。暗巡花侧。不见裙痕并鞋迹。提起同心两字,人正隔银墙千尺。花在手,谁戴也,碎挼花掷。
夜晚的窗子黑漆漆一片。却被一株栀子花的香气唤醒,似乎透出皎洁的光辉。微风轻拂,水汽轻烟中,香气如雪飘散而来。三十年前的往事,我曾在康崇坊的宅子里,见过那位亭亭玉立的小姑娘,笑容满面,趁着凉爽的夜晚采摘花朵。如今此时,露水滴落,满院的花儿虽好,却也是狼藉一片。我暗自巡视花旁,却不见她的裙痕和鞋迹。提到“同心”二字,我们却已隔着千尺银墙。花在手中,谁又能佩戴,任凭我将花瓣捏碎,随意抛掷。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45-1700),清代诗人,以词风清丽、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人生和情感,蕴含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陈维崧晚年,反映了他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栀子花香引发了对往昔爱情的思念,体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和孤独。
《暗香 栀子花下有感》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诗,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美好往事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通过栀子花的香气,引发了对三十年前的回忆,那段甜美而又短暂的爱情在夜的静谧中显得愈加珍贵。诗人用“夜窗全黑”来描绘当下的孤寂,而“凝来通白”的栀子则象征着那份曾经的纯真与美好。
诗中“今夕重露滴”,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淡化,虽然花依旧芬芳四溢,但那些美好的瞬间却已不再。诗人暗自巡视花侧,未见昔日爱人的痕迹,暗示了彼此间的距离与隔阂。最后,提到“同心”二字,却是千尺之隔的无奈,表达了对失去爱情的无可奈何。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自然景象结合,展现了人对爱情的渴望与对往事的追忆,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栀子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体现了时间带来的无奈与孤独感。
意象词汇:
栀子花的香气、夜晚的寂静以及对往昔的回忆构成了整首诗的意象体系,交织出情感的复杂性与深邃性。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栀子”象征什么?
A. 孤独
B. 美好与纯洁
C. 时间的流逝
D. 自然的魅力
填空题:诗中提到“三十年前往事”,反映了诗人对__的怀念。
判断题:本诗表达的是对过去美好爱情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