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0:44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作者:陆游 〔宋代〕
腐儒碌碌叹无奇,
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
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
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
一杯山药进琼糜。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秋夜读书的心情。诗人感慨那些腐朽的儒生们平庸无奇,只对自己留下的书籍感到欣慰。尽管白发苍苍,年老体衰,但青灯下的读书依旧让人感到亲切如儿时。高高的梧桐树传来凉意,鼓声催逼着入睡的时刻。秋夜渐渐漫长,饥饿感袭来,便喝一杯山药粥来填肚子。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歌以爱国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而著称,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笔。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陆游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个人的失意,表达了他对读书的执着和追求,通过描绘秋夜的孤独与读书的乐趣,反映出他内心的坚韧与不屈。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通过独特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秋夜独自读书的情景与心境。诗的开头提到“腐儒碌碌叹无奇”,一方面表达了对当时读书人的不满,另一方面也突显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求与追求。接着,诗人通过“青灯有味似儿时”这一句,唤起了他对童年读书时光的怀念,透出一丝温馨和宁静。
诗中高梧树的描写增加了秋夜的寒意,使读者感受到深秋的萧瑟,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叠鼓发出的声音似乎在逼迫着人入睡,而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却仍然选择与书为伴,显示了他对学问的执着与热爱。最后一句提到“山药进琼糜”,不仅表达了生活的简单和朴实,也隐含了诗人对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关怀。
整首诗既有对秋夜的细腻描写,也有对读书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陆游在逆境中依旧追求知识的精神,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围绕着读书与孤独,传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反映出在逆境中仍坚持追求的坚定信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青灯”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孤独
C. 名誉
D. 权力
诗人感慨“腐儒碌碌叹无奇”是对什么的批评?
A. 自己的才华
B. 无所作为的读书人
C. 自然环境
D. 社会风气
“一杯山药进琼糜”中“山药”指代的是什么?
A. 美食
B. 读书的乐趣
C. 孤独的生活
D. 对知识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解读:两者都通过夜晚的意象,表达了不同的情感体验,前者是思念,后者是对知识的追求与人生的反思。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陆游及其作品的背景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