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5:52
广筑长城一,纷纷走避秦。
长城遍天下,底处着逃人。
这首诗表达了古代长城的雄伟与其所承载的历史悲剧。长城的建立是为了抵御外敌,然而却成了无数逃避秦朝暴政的人的避难所。长城虽遍布天下,但其底下却藏着无数流亡者。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长城是中国古代为了防御外敌而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尤其是秦朝时期。诗中提到“逃人”,指的是因为秦朝的暴政而逃亡的人们,反映了历史上对长城的不同解读。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仲明,号阮亭,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民生艰难的时期。长城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无数人对自由与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无情。
刘克庄的《二月初七日寿溪十绝》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历史思考。诗的开头“广筑长城一”,直接点明了长城的宏伟和重要性。长城作为防御外敌的伟大工程,象征着国家的力量和人民的希望。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纷纷走避秦”则揭示了长城的另一面——在其坚固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是无数因政治压迫而逃亡的悲惨故事。这种强烈的对比,刺痛了读者的心灵,令人在钦佩长城伟大的同时,也感受到历史的沉重。
诗中“长城遍天下,底处着逃人”一句,通过对长城的普遍性与底下逃亡者的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长城虽然广布,但其下却是无尽的苦难与哀愁,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人性的关怀。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意象,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与人性的脆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长城的建设与逃亡者的命运,探讨了历史的复杂和人性的脆弱,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切关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城”主要是用来……
a) 防御外敌
b) 作为贸易通道
c) 观光旅游
d) 文化交流
“纷纷走避秦”中的“秦”指的是……
a) 一个国家
b) 一个朝代
c) 一种文化
d) 一种制度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喜悦
b) 愤怒
c) 悲伤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二月初七日寿溪十绝》与王维的《使至塞上》都涉及长城和边塞的主题,但刘克庄更多地关注于长城下的逃亡与苦难,而王维则通过描绘边塞的壮丽景色,传达出对国家的思考与忧虑。这种对比显示了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解读与情感倾向。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