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3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39:35
每嘲介甫行新法,常恨欧公不读书。浩叹诸刘今已矣,路傍乔木日凋疏。
每次嘲笑介甫(指苏轼)推行的新法,常常感到遗憾的是欧公(指欧阳修)不再读书。感慨诸刘(指刘长卿、刘禹锡)如今的盛况已经消逝,路边的乔木在日光下逐渐凋零,显得稀疏。
刘克庄,字宗孟,号景山,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感,深受后人喜爱。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政治动荡和文化变革之际,作者在旅途中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思考,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文学巨匠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当代社会的失望与无奈。开头两句提及苏轼与欧阳修,显示出对他们的钦佩与对当今政治的嘲讽,暗示当今的政权与文化政策的失败。诗中“浩叹诸刘今已矣”,不仅仅是对古人的追忆,更是对当代文人境遇的感慨。最后一句“路傍乔木日凋疏”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展现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
整首诗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古今文化的深刻反思,寄托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现实的失望,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首诗通过对古人文学成就的怀念,揭示了对当代文化和政治的失望,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文化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介甫”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诗中“浩叹诸刘”中的“诸刘”指代的是哪位诗人?
“路傍乔木日凋疏”描绘了什么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