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7:24
壶中天
张炎
海山缥缈。算人间自有,移来蓬岛。
一粒粟中生倒景,日月光融丹灶。
玉洞分春,雪巢不夜,心寂凝虚照。
鹤溪游处,肯将琴剑同调。
休问挂树瓢空,窗前清意,赢得不除草。
只恐渔郎曾误入,翻被桃花一笑。
润色茶经,评量山水,如此闲方好。
神仙陆地,长房应未知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如梦似幻的山海景象,诗人认为人间自有一片蓬岛,宛如人间乐土。即使在一粒米中也能显现出山水的美景,日月的光辉在丹灶上交融。这里的玉洞春分,雪巢无夜,心中宁静如虚空般的光辉。游走于鹤溪之地,何妨将琴和剑的音调合在一起?不必在意挂在树上的瓢空了,窗前的清雅情趣,正好让草木自由生长。只怕那渔郎误入此地,反倒被桃花的笑容所吸引。细细品味茶书,评估山水的美好,只有在这样的闲适中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真谛。神仙的境界在陆地上,长房或许还不知道这其中的乐趣。
张炎,字宗道,号青松,南宋著名诗人,擅长词曲,代表作有《虞美人》等。他的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境著称。张炎生活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成为其创作的主要特点。
《壶中天》创作于张炎隐居生活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仙境,充满了对自由与闲适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壶中天》是一首充满了理想与自在的诗。诗人用“海山缥缈”开篇,首先展示了一个模糊而又美丽的自然景象,给人以梦幻般的感受。这种缥缈的感觉贯穿整首诗,成为了诗人的情感基调。接下来的“算人间自有,移来蓬岛”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认为即使在尘世间,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土。
“一粒粟中生倒景”一句,用小见大,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强调了即使在微小的事物中也隐藏着无限的美好。接下来的“日月光融丹灶”,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也隐含了追求长生与理想的主题。
诗中提到的“鹤溪游处,肯将琴剑同调”,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与优雅,音乐与剑术的结合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他不在意世俗的烦恼,反而更珍视窗前的清雅意趣,这种心态让人倍感放松。
结尾部分,诗人提到“只恐渔郎曾误入,翻被桃花一笑”,生动地描绘了桃花的美丽与人情的温暖,流露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整首诗以“润色茶经,评量山水”收尾,强调了内心的修养与对自然的品味,体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以理想与闲适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追求自由与宁静的生活哲学。
选择题:诗人在《壶中天》中提到的“蓬岛”象征什么?
A. 现实世界
B. 理想的生活
C. 仙人的住所
填空题:诗中“一粒粟中生倒景”表达了____的意境。
判断题:诗人对现实生活持消极态度。(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