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4:51
云多不记山深浅,人行半天岩壑。旷野飞声,虚空倒影,松挂危峰疑落。流泉喷薄。自窈窕寻源,引瓢孤酌。倦倚高寒,少年游事老方觉。幽寻闲院邃阁。树凉僧坐夏,翻笑行乐。近竹惊秋,穿萝误晚,都把尘缘消却。东林似昨。待学取当年,晋人曾约。童子何知,故山空放鹤。
云彩多得让人忘记山的深浅,人们在岩石与山谷间走了半天。辽阔的野外传来飞扬的声音,虚空中倒映出影子,松树悬挂在危峭的山峰上似乎要坠落。流泉喷涌而出,我在窈窕的地方寻觅源头,独自用瓢饮水。倦倚在高寒之处,年少时的游玩逐渐让人感到老去。幽静的庭院与深邃的阁楼,我看到树荫下的僧人坐在夏天,反而笑着享受快乐。近竹而坐,惊动了秋天的气息;穿过藤萝误打了晚归,便将尘世的缘分全都消散。东林依旧如昨,想要学习当年的情怀,晋代的人曾有约定。年轻的我又懂得了什么,故乡空闲放飞的白鹤。
张炎(约1050年-约1125年),宋代诗人,字子云,号屏山,江苏人。他以清丽的诗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常描写山水和隐士生活。
《台城路》是在张炎游历北山寺时创作的,描绘了他在山水间的闲适和对人生的感悟,反映了他对自然、人生及时间流逝的思考。
《台城路》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态度的诗,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人在山水之间的悠闲与深思。开头的“云多不记山深浅”便给人一种迷失在自然中的感觉,仿佛在云雾缭绕中,不再关心山的高低。接着,诗人描绘了辽阔的野外和松树悬挂在危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既广阔又有些险峻的氛围。
流泉的描写则引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他选择引瓢孤酌,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世俗的逃避与对自我的审视。诗中提到“倦倚高寒”,不仅表达了身体的疲惫,也暗示了心灵的沉重。接着,诗人描绘了幽静的院落,树凉的环境中,僧人坐夏、翻笑行乐,形成了对比,突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快乐的渴望。
最后,诗人回望过去,感叹年少的无知与如今的孤傲,借“童子何知,故山空放鹤”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与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对青春的感慨与对过往的怀念,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流泉喷薄”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选择题)
A. 细雨绵绵
B. 泉水飞流
C. 夕阳西下
D. 山高水长
“倦倚高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填空题) 答:__。
“童子何知,故山空放鹤”中的“童子”指的是?(判断题)
A. 年轻人
B. 老人
C. 动物
D. 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