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11
小雨霏霏夜接朝,乍惊和气入民谣。
官逋遮为麦秋缓,酒价定随人意饶。
欲落枣花蚕断茧,半黄梅子稻移苗。
书生不惯征徭苦,牢落僧房不自聊。
小雨轻轻地淅淅沥沥,夜晚与清晨相接;
乍一听,和气的气息飘入民间歌谣。
官吏的懈怠使得麦秋的收获延缓,
酒价便随人们的心情而波动。
想要掉落的枣花,蚕却断了茧,
半成熟的梅子,稻子也得移苗。
书生不习惯征税的苦楚,
在僧房里被囚禁也难以自言自语。
这首诗虽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通过“秋”、“麦”、“酒”等日常生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民生困境的关切。诗中反映的局势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表现出诗人对人民生活的同情。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诗作多关注民生,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雨夜,雨水的滋润象征着希望和丰收,但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因官吏懈怠而导致的农事延误,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雨夜描写,渲染出一种温柔而又忧虑的氛围。首句“小雨霏霏夜接朝”,即以雨声作为引子,营造出诗歌的背景。接着,“乍惊和气入民谣”表达了雨水带来的生机与希望,民间的歌谣也因此而生。在描写官吏的懈怠时,诗人用“官逋遮为麦秋缓”反映出社会的困境,似乎是对官民关系的不满与批判。随着诗的推进,诗人继续通过“欲落枣花蚕断茧”等意象,描绘了自然与人事的交织,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与无奈。最后,诗人以“书生不惯征徭苦”结束,既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诗句中流露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与人事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心与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同情。
诗词测试:
诗中“小雨霏霏”描述的是哪个时间段?
“官逋”在诗中指代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书生”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