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1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16:10
水外漫山桃李。那得个中风味。一种最怜渠,酒著佳人半醉。还似。还似。惊起午窗春睡。
在水边,漫山遍野的桃花和李花,哪里能体会其中的风味呢?我最可怜的就是你,酒醉的佳人半梦半醒。再看看,似乎再看看,惊醒了午后的窗前春睡。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境著称。王之道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语言优美,风格独特。
《宴桃源(海棠)》创作于一个春日的午后,作者在与友人聚会时,饮酒作诗,感受春日的美好与惬意。此时正值桃花盛开,酒意微醺,情绪优雅,因而写下此诗。
《宴桃源(海棠)》以其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春日的醉人场景。诗中通过对桃李花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繁华与美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诗的开头“水外漫山桃李”便营造了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而“那得个中风味”则引出了对这种美的思考,仿佛在表达世间的美好往往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接着,诗人又通过“酒著佳人半醉”表现了对佳人的怜惜和爱慕,酒精的微醺状态让人更加感受到春日的温柔和亲密。最后一句“惊起午窗春睡”则带有一丝调皮与俏皮,似乎在说,春天的美好和醉人的酒意是多么令人陶醉,以至于连午睡都被惊醒了。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们的愉悦心境。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感受,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仿佛也置身于这个诗意的桃源之中。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醉人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佳人的深情,展现了一种闲适、惬意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
诗人对佳人的状态描述为?
诗的最后一句“惊起午窗春睡”表达了什么情感?
《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诗人醉酒后的感悟,借景抒情,表达孤独与自得。而王之道的《宴桃源(海棠)》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流露出温柔的情感。两首诗在意境与情感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生活哲学与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