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二月十八日过邑有感二首》

时间: 2025-04-26 03:01:07

诗句

植杖东风立晓寒,凄其极目甚穷边。

黑尘犹暗新焦土,青日无光老晦天。

花凤逢春谁借景,杜鹃怀古自啼年。

吾今且忍须臾死,得见升平或有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1:07

原文展示:

植杖东风立晓寒,
凄其极目甚穷边。
黑尘犹暗新焦土,
青日无光老晦天。
花凤逢春谁借景,
杜鹃怀古自啼年。
吾今且忍须臾死,
得见升平或有缘。

白话文翻译:

我在东风中立着拐杖,经历着清晨的寒冷,
凄凉的景色让我极目远望,视野所及皆是荒芜的边境。
黑色的尘埃依然笼罩着刚刚焦毁的土地,
而阳光却无力照亮这古老而阴沉的天空。
春天来临时,花凤又会去哪里借景呢?
杜鹃在怀念往昔时,年年自鸣自啼。
我如今只希望能忍耐短暂的死去,
能够见到国泰民安的日子,或许还有缘分。

注释:

字词注释:

  • 植杖:站立时用拐杖支撑。
  • :形容凄凉、悲惨的样子。
  • 极目:远望,极目远眺。
  • 黑尘:暗示战后或灾后留下的灰烬和污垢。
  • 青日:比喻阳光,象征希望。
  • 花凤:借指春天的美好事物。
  • 杜鹃:一种鸟,常在春天鸣叫,寓意忧伤和怀旧。
  • 升平:国泰民安的状态。

典故解析:

  • 杜鹃:在古代诗歌中常用以象征离别和悲伤,代表着对往昔的怀念。
  • 升平:代表社会安定、繁荣的理想状态,反映了诗人的愿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以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为主。其诗风沉郁,常借景抒情,表达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凄凉的景象,表达对国家破败和战争带来的伤痛的深切感受,同时寄希望于未来的和平与繁荣。

诗歌鉴赏:

《二月十八日过邑有感二首》是一首典型的抒怀诗,深切地反映了诗人在目睹边境荒凉后的感慨与忧虑。诗歌开篇以“植杖东风立晓寒”描绘了诗人孤独的身影,处于严寒的清晨,令人感受到凄凉的氛围。接着,通过“黑尘犹暗新焦土”的描写,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惨痛后果,土地焦黑,民生凋零,诗人用“黑尘”象征社会的阴暗与无望。

“青日无光老晦天”则进一步加深了诗的苦闷,阳光虽然存在,却无力驱散阴霾,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春天的期待,虽然“花凤逢春谁借景”表现出对美好景象的渴望,但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人用“杜鹃怀古自啼年”表现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伤感。

最后一句“吾今且忍须臾死,得见升平或有缘”则是对未来的希望与愿望,即使面对暂时的苦难,诗人依然渴望能够看到国家的繁荣昌盛。这种情感交织,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失望,又有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植杖东风立晓寒:诗人用拐杖支撑着自己,立在东风中,身处寒冷的早晨,暗喻了孤独与无助。
  • 凄其极目甚穷边:极目远眺,看到的都是荒凉的边境,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现状的悲伤与无奈。
  • 黑尘犹暗新焦土:黑色的尘埃覆盖着刚刚遭受战争破坏的土地,象征着难以恢复的创伤。
  • 青日无光老晦天:阳光虽在,但无力照亮阴暗的天空,隐喻社会的困境与压抑。
  • 花凤逢春谁借景:春天来临,花凤何处借景,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
  • 杜鹃怀古自啼年:杜鹃鸟鸣叫,象征着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不满的情感。
  • 吾今且忍须臾死:面对困境,诗人选择忍耐,暗示着对生死的豁达与对理想的坚持。
  • 得见升平或有缘:希望能在未来看到和平盛世,体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阳光比作希望,用黑尘象征苦难,形成强烈的对比。
  • 拟人:杜鹃“自啼”,赋予鸟以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结构严谨,句式对称,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苦难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新生与希望,春天的来临。
  • 黑尘:代表战争带来的破坏与创伤。
  • 青日:象征光明与希望。
  • 花凤:象征春天与美好。
  • 杜鹃:象征忧伤与怀旧。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的情境,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植杖东风立晓寒”中“植杖”的意思是?

    • A. 站立
    • B. 行走
    • C. 植树
    • D. 支撑
  2. “黑尘犹暗新焦土”中“黑尘”象征着什么?

    • A. 快乐
    • B. 希望
    • C. 战争的悲惨
    • D. 自然的美
  3. 诗的最后一句“得见升平或有缘”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 A. 对死亡的恐惧
    • B. 对未来和平的期望
    • C. 对过去的怀念
    •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D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陈著的作品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陈著更侧重于对未来的渴望,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深沉的哀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诗词精华》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挽林惠州深父二首 其二 挽朱师禹母二首 其一 送陈景明 其三 和宋永兄爱日楼见寄八首 其六 大水二首 其二 题诗口铺 自法石早归 和郑叔友 夏日陈应求见访 家僮归得王庆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申儆 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反身自问 许飞琼 狼狈逃窜 包含被的成语 瓦字旁的字 魚字旁的字 至字旁的字 遗臭万载 示字旁的字 蝤蚓 包含刀的成语 设心 属着 包含禁的词语有哪些 独出机杼 青字旁的字 得意不宜再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