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1:5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59:53
虎投止三跳,气暴志匪深。
入皆望而畏,所宅在崎嵌。
时乎出山谷,爪利牙齿森。
岂无勉有力,激烈尽杀心。
我闻亦一快,细思又沈吟。
就然射石者,未必能生擒。
老虎跳跃三次,气势汹汹,志向却非深远。
进入猎场的动物们都望而生畏,栖息之地多在险峻之处。
时常从山谷中出现,爪子锋利,牙齿森严。
难道没有人能竭尽全力,激发出强烈的杀心吗?
我听说这也让人感到快慰,但细想却又陷入沉思。
即便如此,射石的人,也未必能捕捉到它。
陈著,宋代诗人,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和动物,风格多样,常结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诗创作于狩猎活动中,反映了诗人对猎人心态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捕猎行为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老虎的描写,展现了猎人面对强大猎物时的复杂心理。一方面,诗人描绘了老虎的威猛与动物们的恐惧,突显了自然界的残酷和生存的艰难。另一方面,诗人对于捕猎的快感又充满了反思,尽管猎人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但对于捕获的真正意义却产生了疑问。
诗中重复的“岂无勉有力”和“未必能生擒”两句,揭示了猎人与猎物之间的关系不仅是简单的捕杀,而是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性。猎人面对老虎的强大,虽然有勇气和力量,但最终能否成功捕获却并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性反映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同时也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
整首诗气势磅礴,使用了大量的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通过老虎这个意象,诗人传达出一种对猎物的敬畏感和对猎人心态的深刻思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冲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猎人面对强大猎物时的无奈与思考,展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对狩猎行为的反思。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真实面貌,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生存的深刻思考。
诗中“虎投止三跳”指的是什么?
A. 老虎的速度
B. 老虎的威猛
C. 老虎的栖息地
“入皆望而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信
B. 恐惧
C. 喜悦
诗中提到的“激烈尽杀心”主要指什么?
A. 捕猎的快感
B. 内心的挣扎
C. 对生命的尊重
答案:
与杜甫的《望岳》对比,杜甫侧重于山的壮丽与人心的渺小,而陈著则更强调猎人与猎物之间的对抗与思考,展示了不同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