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夏仲昭竹寄陶良伯骥》

时间: 2025-04-25 13:00:07

诗句

太常胸次潇湘宽,少年爱写生琅玕。

白头艺苑更入妙,笔法近追王孟端。

两家名藻雄吴下,品题未觉风流亚。

一纸能令百世传,两竿不啻双金价。

人言画竹非画工,草书结构将无同。

谁家高堂名宝绘,徐熙花鸟迷青红。

玉人佳兴松江东,寄图索赋随长风。

遥知把玩清香里,正是相思明月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00:07

原文展示

题夏仲昭竹寄陶良伯骥
作者:杨慎

太常胸次潇湘宽,
少年爱写生琅玕。
白头艺苑更入妙,
笔法近追王孟端。
两家名藻雄吴下,
品题未觉风流亚。
一纸能令百世传,
两竿不啻双金价。
人言画竹非画工,
草书结构将无同。
谁家高堂名宝绘,
徐熙花鸟迷青红。
玉人佳兴松江东,
寄图索赋随长风。
遥知把玩清香里,
正是相思明月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夏仲昭所画竹子的赞美,并寄托了对陶良伯骥的思念。作者提到太常的胸襟宽广,正如潇湘河的浩瀚;年轻时对琅玕的热爱,表现出一种对美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艺术修养愈加深厚,笔法已接近王维和孟浩然的境界。两位大家在吴地的作品气势磅礴,品评时未曾觉得风流之气稍逊。仅仅一张纸便能流传百世,而两竿竹子却不亚于黄金的价值。有人说画竹子并非画工之事,草书的构造也各有千秋。谁的高堂上挂着名家之作,徐熙的花鸟画更让人迷醉。佳人的兴致在松江之东,寄予图画和赋诗随长风而去。远处把玩竹子散发的清香,正是思念在明月下的寄托。

注释

  • 太常:明代的太常寺,负责礼乐的机构,代表高雅的文化。
  • 潇湘:指湘江,形容胸怀宽广。
  • 琅玕:指美玉,象征美好事物。
  • 王孟:王维和孟浩然,二位著名的唐代诗人,以诗歌中的山水意境著称。
  • 吴下:指吴地,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和艺术发源地。
  • 双金价:形容竹子的珍贵程度,形象地表达艺术作品的价值。
  • 徐熙:徐熙,五代十国时期的画家,以花鸟画闻名。
  • 玉人:指美丽的女子。
  • 松江东:松江指松江地区,寓意自然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字用之,号止斋,明代文学家,精通诗词、书法和绘画。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借景抒情,表达对美的追求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诗人对夏仲昭竹的欣赏之际,同时寄托了对陶良伯骥的思念之情。在明代,文人之间常通过书信、诗词来交流感情与艺术。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竹”为主题,通过对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竹子不仅是自然之物,更是高洁、坚韧、不屈的象征。开篇提到“太常胸次潇湘宽”,展示了作者的胸怀和气度,接着通过对个人成长经历的回顾,体现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名家作品的敬仰。特别是在提到两家名藻和百世传的部分,表现了艺术作品跨越时间的永恒价值。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徐熙花鸟的描写,进一步引入对美的感悟,表现出对高雅艺术的向往。而最后几句则将思念之情与自然景色相结合,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杨慎的艺术才华和高尚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太常胸次潇湘宽:提到太常,暗示高雅的文化修养;潇湘则象征着广阔的胸怀。
  2. 少年爱写生琅玕:回忆年轻时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3. 白头艺苑更入妙:随着年龄增长,艺术修养愈加深厚。
  4. 笔法近追王孟端:笔法已接近王维和孟浩然,说明技艺的精湛。
  5. 两家名藻雄吴下:吴地的文人作品气势宏大。
  6. 品题未觉风流亚:品评时未感到逊色,表现自信。
  7. 一纸能令百世传:一张纸上的作品可以流传千古。
  8. 两竿不啻双金价:形容竹子的珍贵程度,艺术作品的价值。
  9. 人言画竹非画工:有人认为画竹子并非真实的画工。
  10. 草书结构将无同:草书的构造也各有千秋。
  11. 谁家高堂名宝绘:问谁家高堂上悬挂着名家之作。
  12. 徐熙花鸟迷青红:徐熙的花鸟画引人入迷。
  13. 玉人佳兴松江东:佳人在松江之东的兴致。
  14. 寄图索赋随长风:通过图画和赋诗寄托情感。
  15. 遥知把玩清香里:远处把玩竹子的清香。
  16. 正是相思明月中:思念寄托在明月之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艺术作品,突出其价值。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竹子象征高洁、坚韧的品质,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文化的热爱与对美好情感的寄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坚韧、优雅。
  • 明月:象征思念和清幽的情感。
  • 花鸟:代表自然之美和艺术的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太常”指的是哪个机构?

    • A. 负责礼乐的机构
    • B. 军事机构
    • C. 教育机构
    • D. 医疗机构
  2. 诗中提到的“徐熙”以什么作品闻名?

    • A. 山水画
    • B. 花鸟画
    • C. 人物画
    • D. 抽象画
  3. 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思念
    • C. 愤怒
    • D. 忧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思乡之情。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绘自然和思念。

诗词对比

  • 杨慎的《题夏仲昭竹寄陶良伯骥》和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了对友人和故乡的思念,但前者通过艺术与自然的结合,后者则通过对月的描写,表现了浓厚的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对杨慎的生平及作品的详细分析。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典诗词的赏析与解读。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双调望江南(寿王秋水) 大酺 春寒 夏景 树湿风凉进 春景 疏帘看弈棋 减字木兰花·何须翦纸 水龙吟 夏景 绿荷雨跳珠 春景 寒食少天色 霜天晓角(寿康臞山) 踏莎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期契 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玲玎 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力字旁的字 骋目 阴短 嚼腭搥床 御沟红叶 蚕头燕尾 行字旁的字 包含旅的成语 抱表寝绳 才藻富赡 言字旁的字 镸字旁的字 地狭人稠 斗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