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0:54
天涯戎旅春,一十五回春。
多情花与鸟,岁岁肯留人。
在遥远的边疆,春天又来了,已经是第十五个春天。
多情的花和鸟儿,每年都愿意留住人们的足迹。
“天涯戎旅”可联想到古代士兵在外征战,常常在春天思念家乡的情景。而“多情花与鸟”则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情感,花鸟常被用来象征美好与生命的延续。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惭愧,晚号青山,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作者在戎旅生涯中的某个春季,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及对自然美好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反映了士兵在远方的孤独与渴望。
这首诗意境清新,情感深邃。诗人以“天涯戎旅”开篇,展现了他在远离故乡的境地,带有些许的伤感与无奈。正当春天来临,诗人回首往昔,已是第十五个春天,这种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接下来的“多情花与鸟”,则通过自然界的美好,传达出一种温暖的情感,仿佛花与鸟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柔情。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渴望与对生命的感悟,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士兵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思。诗中的情感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展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中提到的“戎旅”指的是什么?
诗人提到的“多情花与鸟”主要表现出什么情感?
诗中“岁岁肯留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可以对比杨慎的《答段水部德夫》与李白的《夜泊牛津怀古》,两首诗都涉及思乡情,但表现手法各有不同。杨慎更多地通过自然意象表达情感,而李白则通过个人情感与历史交融,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