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1:15
与桐庐郑明府
字人心苦达神明,何止重门夜不扃。
莫道耕田全种秫,兼闻退食亦逢星。
映林顾兔停琴望,隔水寒猿驻笔听。
却恐南山尽无石,南山有石合为铭。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郑明府的深厚友谊和对人生、自然的感悟。诗中提到,字人(即书法艺术)让人心苦,同时也能够传达出神灵的深意。夜晚重门紧闭,何止是为了安静?不应只看农田稻谷的丰收,也应听到夜晚的星空下,退食之时的惬意。映照着树林的光影,兔子停下了,琴声也在此时停滞;隔着水面,寒猿驻足倾听。这一切美好又宁静的画面,让人担心南山若无石头,南山上有石头才能铭刻这些美好。
方干,字季明,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年不详。其诗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以友人与自然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此诗作于作者与友人郑明府相聚之际,借景抒情,反映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在唐代,士人常通过诗歌交流情感,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与桐庐郑明府》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字人心苦达神明,何止重门夜不扃”强调了书法艺术的内涵与深意,暗示了内心的孤独与追求。接着,诗人以“莫道耕田全种秫”引入对生活的反思,强调不仅要关注物质的丰盈,更要体会生活中的精神满足。
后半部分描写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兔子与猿猴的意象不仅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更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一句“却恐南山尽无石,南山有石合为铭”则是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与思考,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珍视与希望。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生活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传达了宁静与思考的哲学,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在宁静中对人生意义的追寻。
诗中提到的“重门”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兔子”和“猿猴”分别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与李白《月下独酌》相比较,方干的《与桐庐郑明府》更多地聚焦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李白则倾向于抒发个人的孤独与酒中情怀。两者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表现手法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