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4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45:02
风涛匝山寺,磬韵达渔船。
此处别师久,远怀无信传。
月华妨静烛,鸟语答幽禅。
已见如如理,灰心应不然。
风涛波涛汹涌环绕着山上的寺庙,寺中的磬声传到渔船上。这地方我已经和师父分别很久,远方的思念没有信件传递。月光妨碍了静静燃烧的蜡烛,鸟儿的鸣叫回应着幽静的禅意。如今已经看到了如如的道理,心中若再灰心丧气,那就不应该了。
方干,字少峤,号云溪,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1年。方干一生游历各地,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尤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
《重寄金山寺僧》写于方干与寺中僧侣相别已久,身在异乡的他对师傅和道理的思考与怀念。此时的社会环境,唐代正处于盛世,文化繁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方干的《重寄金山寺僧》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与对师傅的怀念紧密结合。开篇以“风涛匝山寺,磬韵达渔船”描绘出山寺的宁静与波涛的壮阔,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身处的孤独。随后,诗人表达了对师傅的思念,尤其是“远怀无信传”,更是让人感受到情感的深沉和无奈。
随着月光和鸟语的描绘,诗人将情感提升至深邃的禅意,表现出对生命与心灵的思考。“已见如如理,灰心应不然”是整首诗的高潮,表现出一种顿悟的境界,提醒自己要保持信心,继续追求真理。这种情感的升华使整首诗更具哲理性与深度。
整首诗围绕对师傅的思念与对人生哲理的反思,表达出一种在孤独与思索中的顿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揭示了生命的真谛。
诗中提到的“风涛”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师父的思念通过什么方式表现?
诗中“已见如如理”表达了什么含义?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方干的诗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而王维则通过山水意象传达出一种清幽的境界。两者都体现了唐诗的意境之美,但情感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