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1:28
丙子余摄迤东监司时连雨兼旬将伤秋稻七月八日诣城隍庙求晴用东坡卞山龙洞祷晴韵
作者:何南钰 〔清代〕
寻阳地洼湫,民庐如井蛙。
况复淫雨涨,鱼鳖居其家。
城市半行潦,山瀑奔谽谺。
哀哉田中稻,夜霖伤胎花。
父老吁诉我,乞电收金蛇。
我来叩神庙,雨脚仍随车。
檐滴作冰箸,黑云堆墨鸦。
吾诚岂足感,惠我民师嘉。
潭龙洞且睡,羲驭鞭其挝。
愿借扶桑暾,照此恒河沙。
秋成祝报赛,岂但操豚豭。
归来坐待命,不敢道放衙。
在寻阳的低洼地带,民居像蛙在井中一样。
更有那滂沱大雨,连同鱼和鳖都在民居里生活。
城市里积水半行,山泉如奔流的瀑布。
可怜田中的稻子,夜里的雨水伤了它的花。
乡亲们呼号诉苦,请求天神收回这金蛇般的雷电。
我来叩开神庙,结果雨水依然随车而来。
屋檐滴水如冰筷,黑云堆积像墨鸦。
我实在不值得感动,求神只愿惠泽我百姓。
潭龙洞里暂且沉睡,羲之的马鞭轻轻敲打。
愿借扶桑的晨曦,照亮这满地的泪沙。
秋天的丰收该是祈求的,而不仅仅是操控生猪。
回到家中静待天命,不敢轻言放弃官职。
作者介绍:何南钰,清代诗人,生于政治动荡时期,诗风多表现民生疾苦,情真意切。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丙子年,正值连绵阴雨之际,稻田受灾,民众苦不堪言。诗人因此前往城隍庙祈求好天,反映了作者对民生的关切及对自然的敬畏。
何南钰的《丙子余摄迤东监司时连雨兼旬将伤秋稻》是一首充满民生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连绵阴雨造成的田地受灾和民众苦苦呼喊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开篇两句描绘了寻阳地区的低洼地势,民居如井边的蛙,暗示了环境的恶劣。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暴雨的肆虐,水位上涨,鱼鳖进入民宅的情景,生动而形象。
中段,诗人表达了民众的无助,乡亲们的呼号和祈求,展现了深厚的乡土情怀。叩神庙的景象,诗人用“雨脚仍随车”来形容神灵的无能,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失望。后半部分,诗人愿借扶桑的晨曦来照亮遍地的泪沙,展现了对未来的渴望和对天命的服从,情感深沉而真挚。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灾害的控诉,更是对人性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绘,表达了对民众困境的关心和对天命的无奈,同时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了哪个地方的天气情况?
“我来叩神庙,雨脚仍随车”中的“雨脚”指什么?
诗人希望借助什么来照亮灾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杜甫在《春望》中同样反映自然灾害对民生的影响,但其侧重于国家的苦难,而何南钰则更关注于乡民的生活。
这幅作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思考,展示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