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如梦令 夜坐》

时间: 2025-04-29 02:25:36

诗句

梦入愁乡初醒。

犹有残灯相映。

铁马寂无声,金鸭沉烟已烬。

清冷。

清冷。

谁念绣衾孤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25:36

原文展示:

梦入愁乡初醒。犹有残灯相映。铁马寂无声,金鸭沉烟已烬。清冷。清冷。谁念绣衾孤另。

白话文翻译:

梦中刚回到愁苦的乡村,醒来时仍能看见微弱的残灯映照。铁马静悄悄地没有声音,金色的鸭子在烟雾中已经熄灭。清冷,清冷。谁会关心这孤独的绣被呢?

注释:

  • 梦入愁乡:梦中回到令人忧愁的故乡。
  • 初醒:刚刚醒来。
  • 犹有残灯相映:依然有微弱的灯光照映。
  • 铁马:可能指代战马或骑兵,象征着战斗或孤独。
  • 金鸭沉烟已烬:金色的鸭子在烟雾中已经熄灭,暗指往昔的辉煌已成过去。
  • 清冷:形容环境的冷清和内心的孤独。
  • 绣衾:绣花的被子,象征温暖与关怀。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确的典故,但通过“梦入愁乡”可以联想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梦中故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玉照,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情感状况有关。诗中所描绘的孤独与清冷,或许反映了作者在特定时期的心理状态和对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如梦令 夜坐》是一首充满忧愁与思考的词作。开头的“梦入愁乡初醒”就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作者的心灵在梦中回到了故乡,却又被残灯照醒,现实的冷清与孤独感随之而来。通过“铁马寂无声,金鸭沉烟已烬”的意象,诗人巧妙地将静谧与往日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最后“谁念绣衾孤另”道出内心的孤独与对温暖的渴望,整个词作在细腻的描绘中渗透出一种深切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梦入愁乡初醒:梦中回到愁苦的故乡,醒来后的失落感。
  2. 犹有残灯相映:梦醒后,依稀可见残留的灯光,象征着一丝不甘的希望。
  3. 铁马寂无声:战马静默无声,暗示着失去的激情与活力。
  4. 金鸭沉烟已烬:金色的鸭子早已熄灭,象征着往昔的繁荣已不复存在。
  5. 清冷:环境的冷清与内心的孤独。
  6. 清冷:重复强调孤独的感受。
  7. 谁念绣衾孤另:表达对温暖与关怀的渴望,内心的孤寂无人问津。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铁马寂无声,金鸭沉烟已烬”,形成鲜明的意象对比。
  • 拟人:将“灯”与“马”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思乡与对温暖的渴望展开,展现了作者的内心挣扎与对过往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灯:象征希望与孤独。
  • 铁马:象征战争与失落。
  • 金鸭:象征过去的繁荣与欢乐。
  • 绣衾:象征温暖与关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梦入愁乡”指的是什么? A. 快乐的回忆
    B. 忧伤的故乡
    C. 美好的未来

  2. “铁马寂无声”中“铁马”象征什么? A. 战斗的勇气
    B. 失去的激情
    C. 生命的希望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将李玉照的《如梦令 夜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均以“梦”开头,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对爱情的思念,而李玉照则更强调对孤独与往昔的感慨,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风格特征。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玉照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人日 次雪峰空老韵二首 其二 寒雨浃旬终不成雪 长至日述怀兼寄十七兄 松风亭四首 其一 剡溪竹纸三首 其三 遗直堂 其五 次折仲古避寇浔州韵 晁侍郎折赠芍药三种 九日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鼎字旁的字 门字框的字 饥馑荐臻 蛮横无理 包含西的成语 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耳字旁的字 学林 鱼字旁的字 敲金击玉 遗结尾的成语 阴狡 齿落舌钝 穴宝盖的字 司过 传说 身分 经达权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